联合早报

梁宗磊:印尼建核电站,新加坡人担忧什么?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12-24 07:45

说句不好听的,一旦发生类似福岛的事件,对新加坡来说,可谓是毁灭性的。截至目前,新加坡仍密切关注全球核能技术发展,尚未就建设核电站作出最终决定。

印度尼西亚计划在首都雅加达以北400多公里外的格拉萨岛,建造首座核电站,一旦批准建造,会成为东南亚区域的第一座核电站。在新加坡,很多人关心的并不是印尼建造核电站这个事件,而是担忧核电站万一出现突发状况,会不会给新加坡本土带来威胁,因为格拉萨岛距离新加坡本土仅500多公里,毕竟大家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还心有余悸。

有人说,500公里的距离,已经很远了,哪怕核电站发生泄漏,对新加坡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话虽这么说,但看一下福岛核泄漏的波及范围,就明白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日本政府最初划定半径20公里的强制疏散区,要求所有居民撤离;随后又扩大到30公里,设立为建议避难区域。即便在30公里以外,如某些区域的累计辐射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20毫希),也会被划为疏散区域,比如就有超过40公里区域的居民也被要求疏散。

在核事故中,实际的危险并非严格依赖距离,而是依赖辐射剂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的核事故应急国际指导标准,距离核事故区域半径50公里的区域为长期监控区,通过监控环境辐射水平评估长期风险。判断核电站周边的“安全区”,并没有绝对固定的距离,而是根据核泄漏事故的严重程度、辐射扩散范围和环境条件而定,如风速、地形等。

比如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如碘-131、铯-137)随风扩散至距离核电站300公里外的东京。尽管辐射水平相对较低,但对水和食品供应链造成影响;随后在美国加州,也检测到微量碘-131,在欧洲检测到极低水平的放射性铯。福岛核电站把冷却水排入海洋后,通过洋流将放射性物质扩散至太平洋,甚至在北美西海岸都有检测到,虽说浓度极低,对公众健康风险极小,但很难消除公众的担心。

回过头来再看看,距离500公里外的印尼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对新加坡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加坡位于西南季风的下风向,放射性物质极有可能通过季风,从印尼吹来新加坡;另一方面,新加坡与印尼格拉萨岛有直接的海洋贯通,放射性物质通过洋流流向新加坡,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目前核电技术已相当成熟,在美国、法国、中国和韩国等地已被广泛采用。印尼的核电,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韩国技术,核反应堆也会于2028年由韩国经海路运抵印尼。既然技术很成熟,对印尼建核电站,是不是多虑了?

是否具备长期维护能力待观察

并非如此。稍微了解一些地理常识,就会知道,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活动相当频繁,这一直都是印尼建设核电站的最大挑战。同时,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印尼是否具备长期维护核电站的能力,尚待观察。因此,相信很多新加坡人的担忧,是在这里。

说到这里,我们也延伸一下,新加坡是否适合建核电站呢?单就需求来讲,毫无疑问,核电对于地小人多的新加坡来说,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核电能否落地,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并非那么简单。

其实,新加坡有关核电站的讨论,早在1990年代已经开始,专家学者曾多次进行关于核能的研究,包括核电站的可行性分析;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和其他相关机构,也开展过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估。

总体来说,新加坡具有发展核能的技术和经济能力,但面临选址、公众接受度和安全保障方面的挑战。比如,可探索在人工岛上建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这种小型反应堆,可在工厂预制并现场组装,能够按照需求增加或减少模块,具备安全性高、灵活性强、建设周期短等优点;但在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长期运营成本等方面,SMR商业化应用仍须进一步验证。另外,新加坡面积小,缺乏足够空间用于核废料储存和处理设施,这使得核能的废料管理成为一个难题。

2014年3月,时任总理李显龙在荷兰海牙出席核安全峰会时表明,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建设核电站若发生事故,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他提及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教训,强调新加坡若遇类似情况,居民将无处可疏散。此外,新加坡地理位置邻近马来西亚和印尼,核事故可能对周边国家和马六甲海峡构成风险。

说句不好听的,一旦发生类似福岛的事件,对新加坡来说,可谓是毁灭性的。截至目前,新加坡仍密切关注全球核能技术发展,特别是适合新加坡国情的先进核技术,尚未就建设核电站作出最终决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先进更成熟的核能技术会走进新加坡,让新加坡从中受益。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是本地理财顾问经理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