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应濯:解读夏宝龙“50年不变”讲话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11 09:05

来源:香港01

作者:应濯

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昨日(3月9日)会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时,谈及“一国两制”、香港防疫等议题。据与会委员透露,夏宝龙谈及“50年不变”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不是一个数字,只要“一国两制”能够按照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就不会变。他还提到,中央落实全面管治权不是代替香港特区政府管理,香港仍然实行高度自治,但当有事情影响稳定,中央就会在尊重香港制度的前提下,向特首作出指示,希望港府执行,例如是次援港抗疫。

这番表述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再次明确当年邓小平说的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是一个哲学概念,只要香港“一国两制”能健康平稳地运行下去,“一国两制”便会长期坚持,不会改变——所谓的香港“一国两制”50年大限之说不攻自破。其二是,中央近年来虽然强调对香港拥有并且切实行使全面管治权,但全面管治权不是代替香港特区政府的管理,北京仍会尊重和维护香港的高度自治,比如近期援港抗疫,中央只是派出国家级专家给予指导性意见,并提供强大人力物力支撑,但具体措施还得由港府自行制定和推行。关于这一点,夏宝龙特别以2019年修例风波为例子,说当时形势危急,但中央仍没调动驻港军队和内地武警,而是交由特区政府自行利用香港资源止暴制乱。

不难看出,夏宝龙所言明显有所考虑香港社会现实情况。近些年来,一方面由于2014年占领行动、2016年旺角骚乱和2019年修例风波等一系列社会冲突的发生,不少香港市民忧虑“一国两制”能否平稳健康地运行下去;另一方面北京为了化解香港管治危机,制定《港区国安法》,修改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打击激进本土和港独力量,难免导致泛民、本土、港独阵营和西方政客质疑中央在违反甚或破坏香港“一国两制”——正是了解到这样的现实情况,所以今次夏宝龙才需要重申,《港区国安法》的出台完全就是为了香港好,希望香港市民不要因而对“一国两制”产生疑虑,而香港这一制所实施的普通法系等司法制度并不会改变,相信香港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香港01曾在《解读|从骆惠宁2022年新春致辞谈起:香港需要精于实干的改革家》一文中分析称:“大陆政府是香港‘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受益者,又一直以来以提出‘一国两制’为傲,怎么可能简单地自己推翻自己?诚然,近年来,大陆政府强势调整治港政策,出台港版国安法,修改选举制度,打击香港分离主义和激进势力,令海外许多人质疑大陆政府维护‘一国两制’的诚心,但站在大陆政府的角度,其实是有其内在逻辑,那就是香港‘一国两制’的运行必须在合乎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利益的区间。因此,对于海外那些本就不认同大陆政府,对香港‘一国两制’中的‘一国’和中国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缺乏体认的人来说,大陆政府近年来的做法是破坏香港‘一国两制’,但对于大陆政府来说,那完全是在进行政策纠偏,目的是让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所以,中央治港官员的一再表态,均在突显官方维护“一国两制”的诚意。

关于香港疫情,夏宝龙会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时表示,中央上月开始留意到香港疫情发展,于是成立专班,就防疫作出协调工作,超过200人参与,为了协调运送食物、货物和兴建方舱医院等工作,有时候工作至深夜2时,但全国人民都支持香港。他提到,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并非讲空话,截至3月8日援港物资金额已经达到9亿元人民币,中央会承担所有援建项目,包括方舱医院的建筑费。他还强调,即使香港面对种种困难,中央从来没有怪罪过香港,而是愿与香港一同承担,解决问题。

在一些对香港“恨铁不成钢”的人看来,夏宝龙的说话实在太过“呵护香港”。不过,这也确实展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和包容,以及陆港两地守望相助的情谊。要知道,第五波疫情已经导致55万人染疫,是内地整体确诊人数的五倍,若是内地任何城市爆发像香港这样严重的疫情,不仅会迅速采取最严厉的封城措施,而且一定会严厉问责和惩处相应官员。但因为香港现实情况和内地不同,又有“两制之别”,故中央更多只是给予指导性意见和专业建议,提供源源不断的防疫资源,既没有怪罪特区官员防疫不力,亦没有直接介入抗疫工作,更没有责备个别群体不愿配合政府工作。

不过,对于特区政府来说,也不能总是消耗中央的关爱和包容,更加应该反躬自省,切实负责抗疫抗疫的主体责任,积极主动改进对策,用实际行动和治理政绩来展现应有的高度自治能力。毕竟,香港除了当前十分棘手的防疫问题,还面临殖民地时期遗留至今的深层次矛盾。能不能早日控制疫情,化解困扰香港已久的深层次矛盾,事关特区政府的公信力、认受性,是对“爱国者治港”的重大考验。治港精英们只有将中央的关爱和包容转化为自我改革的动力,踏踏实实提升治理水平,才能不辜负港人和中央。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