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陆曦:孤立、绥靖与俄罗斯野心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11 08:06

陆曦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顾国际规则,悍然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全面侵略。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俄罗斯在乌东地区的军事行动,是具有鲜明种族主义色彩的对外侵略。但也有看法认为,普京的主要诉求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维护自身安全。到底哪个才是俄罗斯的真正动机呢?

要厘清普京的动机,就不能孤立地看待此次的俄乌战争。实际上,俄罗斯的扩张可以追溯到格鲁吉亚战争,那是俄罗斯之后一系列对外侵略的起点。

2008年,同样是北京奥运之际,普京发动了针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俄罗斯的策略与此次在乌东地区的行为非常相似,即利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地区的亲俄武装与政府军之间的冲突,以保护俄罗斯族人的名义全面入侵格鲁吉亚。战事的结果是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宣布从格鲁吉亚独立,就如同此次普京在乌东地区想要达成的目标。

在俄罗斯肢解格鲁吉亚后,北约于次年开始在欧洲东部推动布置导弹防御系统,进一步孤立俄罗斯。为了避免刺激普京,北约强调反导系统的假想敌是伊朗和朝鲜,不是俄罗斯。但真正重要的是,除了设置防御性的反导系统,俄罗斯却没有因为其分裂他国领土的行径,而受到北约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孤立加绥靖的政策终于在2014年酿成恶果。俄罗斯借口克里米亚内部的种族冲突,通过武力威胁扶持亲俄政府,将克里米亚单方面划入俄罗斯领土。历史重演,只不过受害者从格鲁吉亚变成了乌克兰。

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终于开始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乎腰斩。但对比当下可以发现,当年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仍有相当的保留,甚至在制裁的同时,不断加重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所以未能伤及普京命脉。之后的几年,俄罗斯反而在制裁之下经济稳步回升。

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为什么俄罗斯目标锁定的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这得从北约扩张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苏联解体后,北约一共进行了五轮扩张。之所以用“扩张”而非“东扩”,是因为北约并非每次都向东。以2004年为界,五轮扩张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之前,北约东扩积极。1999年到2004年,北约纳入了波兰等10个国家,并接受了波罗的海三国,将东线直接推进到俄罗斯的边境上。

事实上,在北约东扩的时期,普京也曾多次要求加入北约,只是一直不被接受。相反,在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北约却表示可以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敞开大门。这两个国家与俄罗斯保有漫长边境线,俄罗斯认为如果他们加入北约,是对自己的实质性孤立(见美国前任驻莫斯科大使、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伯恩斯的电报)。因此,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之后的四个月,普京立即发动了格鲁吉亚战争,夺取了南奥塞梯。自然地,乌克兰也就成为了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

回到北约东扩的问题上。在俄罗斯肢解格鲁吉亚后,北约接收到了普京的信号,停下了向东扩张的脚步。2004年东扩后,北约于2009年接受了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处理了前南战争的遗留问题。在那之后的将近10年间,北约都没有接受新成员。直到2017年和2020年才分别接受了黑山和北马其顿。须要指出的是,2004年以后,虽然成员国略有增加,但北约的东部边界就一直没有再变动。

不可否认,这四个国家的加入是北约对俄罗斯孤立政策的延续。凭此,北约完成了对塞尔维亚的包围,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但另一方面,很难说如果俄罗斯没有在2008年和2014年侵略南奥塞梯和克里米亚,这些国家是否会如此迅速地倒向西方寻求保护。

这并不代表北约对俄罗斯的孤立政策没有边界。在过去的20年间,乌克兰国内的主流民意一直在推动政府向西方靠拢,以寻求国家安全,尤其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达到高峰。但北约一直将乌克兰的申请束之高阁。受到同样待遇的还有格鲁吉亚,即便在当下的危难关头,北约也明确对它们说了不。

从上述历史来看,对待俄罗斯,北约长期以来的政策就是孤立加绥靖。但孤立政策事实上强化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成为普京发动对外侵略的民意基础;而绥靖政策则纵容俄罗斯得寸进尺,把在南奥塞梯的经验应用在了克里米亚,又把克里米亚的经验应用在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

回想二战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德国奉行的同样是孤立和绥靖并行。从结果看,这样的政策直接导致了日耳曼种族主义的兴起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

要判断当下的俄罗斯是否在重复这一危险的道路,重点是要关注普京在乌东和克里米亚主权的问题上究竟有多强硬。从已经进行的俄乌谈判看,就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的问题,双方没有根本的分歧,毕竟都知道乌克兰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若普京执意索取乌东和克里米亚的主权,则更大的世界危机才刚刚到来。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从已经进行的俄乌谈判看,就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的问题,双方没有根本的分歧,毕竟都知道乌克兰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若普京执意索取乌东和克里米亚的主权,则更大的世界危机才刚刚到来。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