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新慧:赋予工作与生活平衡美景意义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6-02 07:45
吴新慧:赋予工作与生活平衡美景意义

既然AI取代或减轻日常作息已成事实,如何善用腾出的时间来进行对个人和社会更有意义的事,同时更人性化的探究非全职工作的酬劳与福利,是值得全社会讨论的。只有把这些未来趋势和所附带的人类工作意义想透理顺了,工作与生活平衡就不只是美景,而是有实质意义。

重点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工作的未来的美国学者达雷尔·韦斯特(Darrell M. West),多年前通过他的私人助理发现,另一家公司的助理原来是个经过智能培训的虚拟助理:能阅读邮件、辨识信息、做出回复也能催促别人回复。而这种技术连同其他高端自动化项目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人脸识别算法等,已是现代科技中尖端技术的一部分,活生生地存在人间。

韦斯特在他2018年出版的《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Work: Robots, AI and Automation)一书序言中,用了这段小经历敞开全书对人类须重新思考工作概念、工作定义的论述。只有重新定义了才能调整思维修订政策来为不同社群,尤其是被科技发展挤压到社会底层的人提供各种经济和社会保障。这位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要说的是,那些连接国家与人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必须革新,否则科技颠覆了传统工作与价值所造成的收入不平衡、贫富悬殊问题必将成雪球引发政治与社会动荡。

这本书出版的2018年,5G面世、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再取得突破并且成本更低、区块链科技的安全功能延伸到对各行业数据的保护,以及更智能的苹果与三星新系列手机面世。但这些科技突破背后的数码与人工智能(AI)发展会如何影响人们日后的工作,影响经济的驱动似乎还未引起广大关注,一般可能以为“未来”还很遥远。

直到冠病疫情在2020年突袭全球,各种能远距离运作的数码科技取得了爆发式的升级与腾飞,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在疫情后的无限发展。人们对工作的未来的担忧,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世和深度学习技术更发达普及后越发有感,近两年在各社会有更大讨论,并呼吁政府正视。

综合韦斯特和耶鲁等美国大学在至少五六年前做的调查研究结果预测:2026年时,AI可轻而易举写篇高中论文,2049年时更能写部畅销书;2027年时能驾驶卡车;2053年时可操作一台外科手术。韦斯特引述的技术专家还预言,在未来12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人类工作与生活的自动化将由AI或到时更尖端的科技来实现。

人类在1760年代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就在不同时代经历各种机器和科技抢饭碗、淘汰传统行业的逆境。但人类从没放弃机械化和科技化的经济生产和创新活动,因为每一次的科技突破,都会对整体社会和人类文明带来更大的益处和精彩。与其不进则退,人类选择的是勇往直前,尽力让进步的利益和所创造的福祉能远超过进步的代价。

新加坡一向投入大量资源掌握科技发展势头,应该也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如果科技可以减少新加坡对所缺人力和原料等资源的依赖,就可为国家和企业减少一定的成本和经济生产的不确定性,尤其下一场大流行病及地缘政治恶化的冲击随时可发生。问题是,如何在这些大事件发生前,让人们看到掌握数码与人工智能科技的重要,各政府部门又怎么加速让人们做好应对工作的未来的准备?

过去两天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科技企业会展(ATxEnterprise),新加坡政府宣布了系列相关计划,包括数码企业蓝图,希望能更针对性地帮助本地中小企业加强网络安全,同时能更有效地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云端系统等方案发展业务;推出大语言模型测试工具,以检测含暴力、煽动仇恨等不良生成内容,帮助正在构建人工智能的公司机构进行测试,揪出可改善和修复的弱点。

企业的茁壮发展保障员工的就业与职业提升,数码企业蓝图等计划即是为帮助本地中小企业更顺利地跟上科技步伐,也要通过培训让没有科技专业背景的人,能转换职业跑道成为科技从业员。

不过,正如韦斯特所说的,人类须因应AI时代重新思考工作概念和定义,因为人工智能将逐步取代许多行业工作的大趋势,将使许多企业减少对全职员工的需要,转而聘请合约或外包式的员工,这类员工的薪资保障与医药、保险等福利应是各政府与社会重新思考工作概念、探讨新型社会契约时的要项。韦斯特还提出,应把志愿工作和养育子女,视为未来工作的一环,因为他们对社会的深远贡献应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回报。

与此同时,数码与人工智能除了提升生产力,也能替代许多日常作息,让人们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如增加阅读和进修,提升工作与人生满足感。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就对机器人取代传统工作的趋势指出,人们将来不须要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时,就有多些闲暇时间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进而推动这类以自我表达为导向的经济和工作,而这种转变将使目前的消费型世界转向创造型世界。

这些学者的建议和构想太理想化吗?事在人为,而他们所提出的并非不着边际,既然AI取代或减轻人类的日常作息已成事实,如何善用腾出的时间来进行对个人和社会更有意义的事,同时更人性化地探究非全职工作的酬劳与福利,是值得全社会讨论的。只有把这些未来趋势和所附带的人类工作意义想透理顺了,工作与生活平衡就不只是美景,而是有实质意义。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