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萌:危机感有迹可循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9-25 07:55
杨萌:危机感有迹可循

编辑室内外

当大家以为科技“薪”贵是个金饭碗时,当学生纷纷对计算机行业趋之若鹜时,

这些偶像级科技公司的光环突然间好像又没那么闪亮了。

  我的一个本地朋友,替一家在本地设点的外国公司打工10多年后,最近收到通知,公司效益不济,决定撤出本区域。为了减轻冲击,公司提前一年通知海外站点的员工,让他们开始找工作,同时也会提供裁员配套。

为了一年后将发生的事业巨变,我这个很爱这份工作、也没有做过别的行业的朋友支棱起来,开始审视自己的技能和受雇能力了。他上网自学编程,也在打听哪里有请人,危机感真实又切身。

裁员的新闻最近经常上报,新闻里提到的科技行业和金融业都遇到增长瓶颈,两个走全球化路线的外向型行业,在高通胀和经济萎缩的低气压中,可说是首当其冲,造成的连锁效应也让别的行业不寒而栗。

随着疫情后本地经济全面复苏,冗员其实是不断下滑。在人力部刚发布的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报告中,裁员人数来到了新低,只有990人,跟去年同个季度的2340人相比完全不是同个光景。劳动市场是很紧的,餐饮业和零售业出大招请人的招牌随处可见,从表面看来,疫情好像真的是过去了。

但要是仔细研究当中的数字,可以看出一些不太好的苗头。比如,裁员人数锐减的主要是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制造业,尤其是从事金属制造、机械器材和电子的。相应的,以岗位来说,生产线员工裁员人数大跌,从第一季度的每1000名居民员工中的1.2减少到只有0.2;以学历来说,中学及以下学历的员工裁员率也跌了不少;以年龄来说,50岁及以上的员工裁员率减少最多。

反过来,裁员率上升的是大学学历者、40岁以下的人。以行业来说,他们主要来自批发及零售贸易(160人)、资信通讯(110人)、金融服务(120人)和专业服务(230人,如法律、会计与管理服务)。

这还只是第二季度的数据。这几个月来,从一般谈话和社交媒体可以看到,本地员工对于前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认为走出疫情就好了,反而因为各种裁员的消息,还有物价高涨,觉得世道更加不稳定了。除了有Shopee解除合约,让还没有开工的新员工“原地失业”,还有面簿母公司Meta正低调削减员工等等,这些都对科技行业是否真的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不确定。

最近,我们在询问一些跨国数码平台企业是否继续请本地员工时,也迟迟得不到回应,问了不下五六家,只有一家打算回复。当大家以为科技“薪”贵是个金饭碗时,当学生纷纷对计算机行业趋之若鹜时,这些偶像级科技公司的光环突然间好像又没那么闪亮了。

科技企业的起伏可能只是旦夕之间,未必就能以偏概全。就如负责推动本地数码产业的新加坡数字产业发展司所说,本区域的数码化和数码消费前景正面,长远来说,私募股权或创投资本领域预计保持活力。

但事实是,跟以前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相比,许多行业现在的产业链更深植和仰赖全球化的物流、产业链的分散、就算是保护主义抬头,让生产链各环节回到家门口,也抵挡不住某个巨头倒下后引发的连锁效应。这意味着就算不出国工作,自己所在的行业也可能受到颠覆。

现在各行各业都看重终身学习,国际学术咨询团建议本地大学通过统一平台提供成人进修的学习单元。职总在2019年成立了企业培训委员会,协助企业转型、重新设计工作和新技能培训。我们也看到不少公司扮演起领头羊企业,不计行业竞争,提供实习和培训岗位,吸引人才转行或者是通过提升整个行业的能力一起把生意做大。

有人建议将延续培训更加制度化,包括算在加薪升职的评估中,或者必须完成一些培训课程,才能负责新的岗位,减少错配情况。总之,有危机感总比没有好,只要先做好打算,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办法总还是比问题多。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主任

 [email protected]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