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能建:萝卜快跑的盛宴和悲歌
人们喜欢举汽车和电灯的例子,来证明技术替代的进步意义。但是,汽车产业、电气行业带来远远超过马车和蜡烛行业的就业和财富。萝卜快跑也是这样吗?……司机的岗位被替代了,社会会有一些新兴岗位出来让他们转移过去吗?很遗憾,目前并没有看到。
近来,关于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相关话题,引起中国甚至全球的广泛关注。萝卜快跑是中国百度公司推出的搭载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无人出租车。用户可通过“萝卜快跑”应用(App)一键叫车,车辆达到后,在右后方车窗输入叫车的手机号后四位验证,即可开门,直接将乘客送至目的地。整体使用比较方便。
无人驾驶的尝试早已有之,美国有特斯拉的FSD,中国也有若干家巨头公司在这个领域奋力搏杀。全球哪个城市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开放无人车驾驶的商用市场?答案是中国武汉。因为个人原因,过去几年在武汉待的时间比较长。三年多前,就频繁地在街道上看到萝卜快跑在试运行,有时候有驾驶员在里面,有时候真的是无人驾驶模式。开始时不太灵,时不时会犯一些傻傻的错误。武汉市民给车子起了个外号,叫“苕萝卜”,“苕”在方言中就是傻的意思。但人工智能的技术这几年飞速发展,百度的科技人才力量也毋庸置疑。终于。萝卜快跑在2022年8月,在武汉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武汉也正式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
萝卜快跑一开始投入车辆不多,关注度不太高。但今年以来,明显感到百度公司在发力了。据称,武汉的萝卜车在今年6月已达到1500辆。与此对应的市场促销也如火如荼,单6月武汉市萝卜快跑订单量就突破300万笔,目前每6公里约4元人民币,比传统出租车便宜很多。
萝卜快跑的试水成功,直接带来一场商业盛宴。百度宣称,萝卜快跑在武汉很快就可以实现盈利,而且已经在中国十几个城市开展试运行,马上就可以大规模铺开。资本市场也给予很积极的回应,百度股票一路突进,在7月的某一个交易日,就直接拉升超过10%。不光百度,中国整个无人驾驶板块都跟着水涨船高,若干公司直接涨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块领域同样热潮汹涌,作为领头羊的特斯拉,靠着自己的FSD自动驾驶方案及期望极高的商业前景,近期股票也涨了超过40%。
根据用户体验,萝卜快跑是炫酷的,当你看到你叫的车缓缓停到面前,里面却空无一人,很多人会有一种虚幻的感觉。但它真真切切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以致很多人热议的是,个人能不能也拥有一台萝卜快跑,早晚接送自己上下班,其他时间让它自己上路接活挣钱,没电了自己去充电,脏了自己去洗车,24小时不须停,车位费都给省了,岂不美哉?
小故事反映技术突破后的无助感
从技术角度而言(笔者的专业),萝卜快跑依赖的是纯视觉的解决方案,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百度公司可以拿到大量真实的无人驾驶图片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这一点百度甚至比特斯拉都有优势(目前大约领先两年)。随着训练数据不断累积,模型的参数可以不断优化。最后结果,简单而言,萝卜快跑可以相当于一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司机,而且它不知疲惫,可以一天开车24小时;它安全意识极高,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规;它见多识广,知道各种情形下什么是最佳的应对策略;它老实淳朴,不会绕路骗钱或者顶撞客户。萝卜快跑不会是绝对安全的,但它的事故率可以很轻易做到低于、甚至大大低于出租车司机的平均事故率。武汉的数据,6月的300万笔订单,事故率为零。
人类技术的进步不可阻挡,就像电灯替代了蜡烛,汽车替代了马车,出租车司机被无人驾驶替代,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当我们真正置身于这个时代的变革中,真正和普通劳动者接触时,在技术突破的兴奋后,可能还有一丝冷冰冰的无助感。
我经常坐出租车或者网约车往返于武汉的光谷和机场,路途60公里,时间约一个小时。这很多个一小时加起来,使我可以近距离同很多出租车司机长聊。武汉的司机每天开车10小时或12小时以上,每个月只休两天,赚取的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持平甚至会低一点。他们大多心直口快,说话不会绕来绕去,礼貌用语说不来,坑蒙拐骗的事情基本没人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印象深刻,我愿意写下来的有四个。
一位是健谈友善、文化程度很高的妈妈,她的独子在武汉读大学,她为了多点时间见到儿子,也为了应对在武汉的生活开销,选择开网约车。第二位是工程师,有一个让他提起就自豪的儿子,品学兼优,就读于武汉最好的中学,儿子各种补习和课外活动,开销颇巨。为了儿子,这位爸爸每天下班后再开四个小时的网约车。第三位是外地一位农村小伙,退伍军人,他想到大城市打拼,就选择开出租车作为在这座城市立足的第一份工作。第四位有点悲剧,来自离武汉颇远的北方省份,很不幸三个孩子有两个出现严重健康问题,他自己的一点小生意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越做越亏,没办法选择开网约车,每天超长时间地开,晚上累了就从后备箱拿出被子,在车里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开,就为了多筹集一些医药费。
技术进步真正影响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
科技进步应该是为了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或者至少要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但萝卜快跑却带来一个冷冰冰的现实,1500辆车的体量相对于武汉市整体出租车的数量是偏小的,但就是这个不大的量,直接冲击了武汉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收入。目前看到的报道是,一些受冲击最大的区域,司机收入从每日400元人民币(约74新元)掉到300元甚至更少。这个容易理解,萝卜快跑多了300万单,就是司机师傅减少的300万单。
人们喜欢举汽车和电灯的例子,来证明技术替代的进步意义。但是,汽车产业、电气行业带来远远超过马车和蜡烛行业的就业和财富。萝卜快跑也是这样吗?资本的盛宴和老板的商业成功背后,是无数个上面提到的,护子心切的母亲、望子成龙的父亲、一心闯荡的小伙,和与命运搏斗的勇士。这些人只能在资本和技术的挤压下瑟瑟发抖。这场盛宴,他们能分到一瓢羹吗?或者司机的岗位被替代了,社会会有一些新兴岗位出来让他们转移过去吗?很遗憾,目前并没有看到。
萝卜快跑在当前AI技术引领的社会变革中,或许只能算是一颗小水珠,但它真真切切地折射了数码鸿沟、不公平的技术红利,以及AI突破的伦理风险。技术进步本身或许在当下只能算是中性的,真正的影响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和一个社会对受冲击的弱势人群的关照。希望人类有足够的智慧,通过有效的政策和社会措施,真正驾驭AI这头猛兽。
作者是在上海工作的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