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萌:中国旅游在社媒爆火后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7-28 07:45
杨萌:中国旅游在社媒爆火后

视频里的视觉冲击,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美好印象,但如果不希望这只是一阵热潮,长期的软实力建构,恐怕才是更漫长的征途。

还记得10多年前到英国留学时,我傻傻扛了一本砖块厚的《孤独星球》远渡重洋。后来中国的穷游网流行起来,“攻略”这个词有了新时代的意义。我再去欧洲旅行时,就直接打印几页穷游攻略。

疫情后,随着小红书的兴起,我到中国旅游时已经不再做攻略,直接在小红书搜景点,甚至到了当地、准备“打卡”的前一天,还在查找天气和交通。

如果说新加坡人1990年代开始爱上到日本旅行,是受日剧和旅游节目影响,2000年之后爱上到韩国旅行是韩潮来袭,最近热衷到中国旅行,很大程度上就是社媒的推波助澜。最近《联合早报》制作的街头采访视频,就有不少新加坡年轻人通过社媒认识中国。视频里的中国,对他们有什么吸引力?

相比起纸本游记、博客甚至是电视剧,视频很快抓住眼球。社媒平台的强大算法,意味着只要看了一两个相关视频,大数据就开始研究你,不断推送相似内容,让你一直往下刷。不必输入关键词表达自己的爱好,你已被牢牢锁定。

很多平台都会打赏和推荐流量给内容博主,并分析用户画像、观看时长、男女比例、地域来源、活跃时段、增长趋势等等,鼓励创作者继续“投喂”符合粉丝胃口的内容。在这条赛道上最成熟的YouTube,后台数据中心有几十种数据分析视频表现。后起之秀TikTok更不遑多让,自家开发的视频剪辑软件,让你随意搭配特效,然后一键发布到各大平台,大大缩短视频制作周期。

但视频时长有限,无法完整叙事,因此游记类的视频要做得好,不能只是把风景拍好,更重要的是要把故事讲好。很多西方博主为了营造落差感和悬疑感,会故意打出“中国已经在2030年”“你不会相信这是在中国”等等比较耸动的标题,再加上一些夸张表情,带动观众情绪。

一些洋人和亚洲博主如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人,也会带上家中长辈到中国游玩并制作成系列视频,制造类似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戏剧感。韩国综艺节目还安排艺人到重庆的大型火锅城打工,体验在半山腰端菜、学打麻将,制造娱乐效果。

中国游记视频除了山水、城市景观,还主打当地的生活方式,包括无人机送咖啡、无人驾驶出租车、无现金支付、高铁、酒店机器人送餐、高效服务等等。可以说,只要稍微动动脑筋,把中国旅游变成一种所谓的内容垂类(vertical),就能把流量变现成收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博主去中国“捞金”。

旅游产业自古就有,从唐朝玄奘到印度取经、徐霞客游历中国、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贝尔佐尼探索金字塔等等,历史上的旅游家在探秘的同时,也为人类的文明、科技、商贸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短视频里的中国旅游可以在促进跨国交流、刺激经济的层面有着积极影响。

只不过,社媒的双刃剑效应,要比之前的传播方式都要激进和明显,就好像之前西方媒体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渲染,也以同样的速度占据舆论空间。最近新加坡守门员哈山桑尼一夜爆红,也有读者指出万一哈山不是“立功”而是导向另一个方向,唱衰的声音会不会也排山倒海?

视频里的视觉冲击,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美好印象,但如果不希望这只是一阵热潮,长期的软实力建构,恐怕才是更漫长的征途。

(作者是《联合早报》受众策略主任)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