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蓝云舟:培养历史格局观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6-25 07:46
蓝云舟:培养历史格局观

第一次见陈加昌老先生,是去年2月。遗憾的是,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虽然是一面之缘,但在收到这名老报人星期三(6月21日)晚上辞世的消息后,还是不禁回想起去年他到报馆参加访谈、讲述自己二战经历的场景。当时他为了让讲解更生动,带上了多年来收藏的剪报、照片和自己还是个小男孩时的随笔记录,为访谈增色不少。

对于日据时期,陈老先生提出了比较不同于主流认知的观点,指对比其他地方的战事,日据时期相对“平稳、照规矩”。对于在日据时期失去亲人,或有亲人在日军手中饱受酷刑的民众,这个结论比较难下咽,甚至可能像是在“粉刷历史”。这样的声音,陈老肯定也听过,是以他还自嘲很多人一定说他是“汉奸”,不过他认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他的结论站得住脚。

诚然,广大民众对日据时期的认知,是日军通过大检证和“肃清”行动展开的大规模杀戮。但陈老先生是以自己那段时期的经历,以及从事战地记者工作、在海外战场前线所见所闻,同时考虑到了民众的认知,得出自己的总结。

回顾历史的目的不是要断定观点的对错。难得的是,通过陈老先生的叙述,我们听到了对于这段历史的另一种观点。哪怕这个观点未必反映同一代人的想法,但作为生于那个时代的人,陈老先生的观点自带真实及参考价值。无论是什么样的经历和结论,都不失为对一个时代的见证和记录。随着经历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初期动荡岁月的老一代人相继离世,他们在世时能留下的记忆也就更珍贵,也有助下一代对于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有更全面的了解。

对历史的重视和认知,恰恰是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得读通古今,因为终究人各有志。但若基于一定的历史认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能让人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胸怀有更大的格局。只是平日里看到一些有关新加坡历史的趣味街访视频中,年轻学生对于新加坡的建国历史、重要日期和人物大多显得一知半解,着实叫人担心。

回过头来看陈老先生的那场访谈,访谈中和他一起交流的大学生,谈到自己对日本没有太多负面观感,并且她认为日据时期的杀戮已经是上一代的事。同样的,不同世代对于这样的评价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或许认为,这显示年轻一代把这段历史看得太淡,另有些人认为年轻一代的经历不同,很难要求所有人完全明白战争时期的苦难。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大学生很中肯地点出,战争岁月催化了新加坡人自己当家做主的意识,对新加坡后来争取独立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也说明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未尝没有自己的一番反思和深刻解读。这也是每一代人了解自己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寻求安身立命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经历,甚至同样一代人当中,经历也不一定相同。经历不同,就很难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来自不同世代的人,在一件事上有相同看法,但这不意味不同的经历必然得相互抵触。相反的,不同的经历提供了相互了解、对变动中的世界拓宽认知的机会。

但要做到这点,必须对历史有足够的认知。认识历史,不是为了要“用昨天的事为明天找答案”,而是让自己通过接触更多的观点,让自己在为明天找答案时,目光放得更远,脚步也站得更稳。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记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