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占绍香:通货膨胀之殇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6-03 07:55

时事透视

儿子上中学后,我每周固定给他50元作为一周在学校食堂的伙食费。最近,他突然跟我提出“加薪”请求,要提高每周学校吃饭的补贴。我问为什么要提高,他说学校食物都涨价了,现在50元不够用。当然我没有拒绝他的请求,毕竟真的是什么都涨价了,而且涨幅不小,人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压力。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通货膨胀”发生了。要注意的是,仅有少数商品的价格因偶发因素导致的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物价普遍上涨的时期,衣食住行样样都涨,去年私宅上涨约10.6%,拥车证更是不断创新高,柴米油盐水电样样上涨,相信每个家庭都切切实实感受到“钱不值钱”,东西越来越贵了。

诱发通胀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拉动物价上涨;或者生产要素如原材料、人工等都上涨,导致成本上涨推动物价上涨;又或是发行太多的货币导致流通货币过多,导致物价上涨;还有很多因素如经济结构失调等等,都会导致物价上涨。很多时候这些因素是交织在一起出现的。当前的通货膨胀,与俄乌战争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也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对生产的破坏有关,同时还与之前各国为了应对疫情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总之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绝大多数商品都靠进口的国家,新加坡很难在全球供需失衡中独善其身,全球经济的律动都会传导到新加坡,影响我们日常生活。

随着各国慢慢从疫情封锁中逐渐解封,疫后重建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短期内生产供给要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困难重重;而被疫情压抑了两年多的人们都蠢蠢欲动,都想尽情挥洒一把,导致需求增加而供给跟不上。从新加坡的情况来看,比如4月26日政府宣布取消多项防疫措施后,各餐厅酒吧生意火爆,预定座位基本爆满,但很多餐厅面临服务员难找和短缺的问题,也自然推动了人工成本的上涨,人工成本上涨最终是由消费者来买单。德士也一样,之前都是车等人,现在是人等车有时还等不到车,网上预约车也没有人接单,只能花更多钱预定优等车(premium),才好不容易有人接单。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剧增,毫不意外导致价格上涨。

并不是所有通胀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通常将3%以下的通胀称为温和通胀,3%至10%的通胀称为严重通胀,超过10%则为恶性通胀。一般而言,温和通胀对经济发展有利,而严重通胀和恶性通胀则会阻碍经济发展。今年4月中旬,金融管理局将今年的核心通胀率预测,由之前的2%至3%,调高至2.5%至3.5%,整体通胀率由之前的2.5%至3.5%,调高至4.5%至5.5%。4月实际的整体通胀率达到5.4%,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通胀率达到3.3%,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我们已经处于严重通胀之中。面对严重通胀,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变化或者收入增长低于物价上涨,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生活的幸福指数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干预通胀势在必行。

为了抵御通货膨胀,一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减少总需求;或通过对企业的一些扶持措施和减少对企业的限制,激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或通过给个人发放一些补贴或提供税收减免,来提高个人和家庭的购买力。

金管局双管齐下,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元加速升值。年初的预算案,为了应对消费税上涨的冲击,也给本地居民家庭发放消费券。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眼前通胀带来的压力。但一些抑制通胀的措施,也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所以一旦严重通胀发生,控制通胀有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抑制通胀不容易,不可能短期见效,也要付出代价。物价上涨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我们共存。对个人而言,即使在通胀之下钱不值钱,我们也不能为了抵御通胀而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尤其不能在长期负债项目上过度消费,任何时候量力而行并留有一定的余地,才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是公司财务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