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郑伟彬:北京须重视立陶宛信号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1-12-07 08:55

郑伟彬

11月18日,台湾在欧盟成员国立陶宛设立“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不同于其他代表处以“台北”命名,这是欧盟内部首个以“台湾”命名的台湾驻外机构。

这一具有强烈“台独”色彩的名称,自然引发北京方面的强烈反对。尽管立陶宛声称这一做法完全符合“一个中国”政策,但毫无疑问,台北会视为其对欧洲国家关系发展上的一个胜利。

自冠病疫情暴发以来,借助成功的防疫措施,台湾成功地找到了开拓国际空间的新途径。而中美两国的大国竞争引发的供应链不稳定,也让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地位进一步获得关注,美国自然乐见其他国家与中国发生“对抗”。

在欧洲范围内,积极与台湾发展关系的国家主要来自中东欧。这些国家要么过去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要么曾经长期承受来自莫斯科的高压。立陶宛显然又是这些国家中最具特殊符号的一个。立陶宛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最早宣布独立的成员国。并且由于成功抵挡住来自莫斯科的压力,而成为促使苏联彻底走向解体的第一块骨牌。

当欧盟开始视中国为“系统性战略对手”,当欧盟希望在与中国的往来中,展现民主价值的重要性,或许这些中东欧国家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与其他西欧国家不同,这些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并没有十分紧密。比如立陶宛,中国在其出口国家/地区名单中仅位列20。经贸关系不紧密使得北京的制裁手段相对有限。相反,与中国发生龃龉,还可以获得美国的支持。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国务卿布林肯及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就先后向立陶宛表达美国的坚定支持。

因此,这些国家成为欧盟调整对华政策的先锋。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欧盟整体对华政策的转向,但却可能为欧洲其他国家探路。

不过,问题在于,民主叙事并不足以展现现实的全貌。包括立陶宛、捷克等国在内的中东欧国家,在过去对抗威权政治具有很强的符号代表作用,但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很强的瓜葛。

只是由于中美对抗,美国的民主价值叙事,使得这些国家为了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而选择将中国打造成为其批评的对象。背后的原因,实际上依然是欧洲国家这些年来并不成功的经济发展,以及难民移民等问题导致的民粹主义流行。

欧盟的成立,曾经寄望于借此打造一个更具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共同体。但自上世纪欧共体成立以来,这一愿景的前景仍无法让人乐观。尽管成员国越来越多,但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表现得多么出色。

相反,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英国也宣布退出欧盟,而因为开放,难民和移民浪潮更是让欧盟成员国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民粹主义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成长,甚至成为法国、德国等主要欧洲大国内部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的确在迅速扩大。但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几乎仍然停留在对主要欧洲大国的经济关系上。欧盟及欧洲国家为了展现自身的影响力,为了迎合内部政治力量的变化,选择将中国视为其外部主要威胁,显然是错误的做法。这无助于其自身问题的解决。

同时,在另一层面上,尽管欧洲在强化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尤其是台湾在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关系,或许有助于欧洲继续强化其在相应供应链上的地位,但恐怕也就仅此而已。

事实上,欧盟及欧洲国家都在制定或已经出台自身的印太战略或政策,这已经反映出欧洲迫切希望加入到全球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中。如果欧盟及欧洲国家是以如此的方式,选择以介入地区政治纷争,来为自身赢得发展的可能,这样的路径选择,实在令人生疑。

不过,对于立陶宛这一举动所反映出的信号,仍然是北京所不能忽略的。这不仅仅是台湾在欧洲关系的突破,可能引发多重“台湾效应”的开始,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当北京将政治与经贸关系合力使用时,全球政治的民主叙事与经济供应链的重塑也正在发生。北京在此方面的用力越重,越有可能引发明显的反弹效应。同时,还须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民主叙事,还是供应链的重塑,背后都掺杂着民粹主义的成分和基调。这或许是除了饱受批评的“战狼”外交之外,北京须要关注的地方。

作者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