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英国社会极化冲突值得深思
过去一周,英格兰多处爆发白人示威演变成的暴力冲突,起因是一名疑似移民,7月29日在一个学童聚集的场合持刀行凶,造成三名女孩死亡,10人受伤。白人社群将矛头指向非洲与南亚来的回教移民,怒火迅速点燃。白人示威群众在多处与警方冲突,纵火烧车,攻击回教堂等等。新上任一个月的工党首相斯塔默态度强硬,定性事件是极右翼有组织的反移民暴乱,至今已有数百人被捕。然而,主流舆论都未积极正视事件深层背景,即激进的移民政策导致种族宗教和文化冲突已经潜在多年,酝酿越来越深刻的矛盾。为了避免被指歧视回教徒移民的政治正确理由,当地政治精英和主流舆论采取回避态度,可能意味着更大的社会冲突与极化撕裂不可避免。
紧急开庭审理持刀行凶案的法官,特别决定公开17岁嫌凶身份。他是在英国出生的卢旺达移民的儿子,而且可能是基督徒。这原可消除“回教徒杀白人”的谣言,但事实赶不上谣言散播的速度,冲突已经遍地开花。反移民的极右翼分子在事发后迅速透过社交媒体集合动员,“恐回症”心理广泛发挥作用。冲突至今已蔓延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等多个城市。
冰冻三尺,宗教与族群矛盾近年来在英国愈演愈烈。自以哈冲突以来,伦敦等城市多次出现大规模回教徒游行,高调挥舞回教旗帜和巴勒斯坦旗帜,加深白人基督徒的反感。白人人口在伦敦等几个大城市已不再是多数,使得极右翼的排外宣传,更容易得到不安白人的共鸣。尽管根据英国政府数据,伦敦回教徒人口约占15%,与社媒宣称伦敦已经回教化的信息出入很大,但回教徒高调上街游行甚至占用公共场所公开举行宗教仪式的行为,被不少白人视为挑衅。这一局面可追溯到数十年来西方左翼思潮盲目崇拜多元主义,政治精英多不愿被指为种族主义而因循“时代精神”,却忽视族群与宗教课题的敏感性。
工党上台后即废除保守党政府准备遣送非法移民至卢旺达的决定,但民间反感非法移民的情绪已酝酿多时。过去几年,英国净流入人口屡创新高,在前首相苏纳克宣布7月4日大选后,官方马上公布2023年净流入人口同比剧降10%,显见这是大选的重大课题。
去年因工作移居英国的四成人口来自印度和尼日利亚。大规模接纳宗教文化迥异的移民,却缺乏有效的促进融合机制,是英国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主因。斯塔默誓言强力对付极右翼暴徒,却漠视暴乱背后的社会心理,恐怕无助于消除社会撕裂以及今后或持续动乱的祸根。此外,英国财政长期困窘,无力维持有效的地方治安,民间矛盾不能及时处理,积累民怨,一些地方法庭甚至因财政收缩而关闭。司法正义滞后,给极端主义提供了温床。
英国仍未平息的社会动荡对于同样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带来几个深刻教训。一、新加坡在推行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POFMA)时曾备受质疑,如今从国际经验来看,防止假信息的法律手段是社媒时代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二、危机当前,政府在第一时间保持透明,有助于全社会掌握消除误解的信息。三、政府处事必须始终保持一视同仁,不可基于意识形态制造双重标准。四、多元社会必须更强调基本共同价值,避免部落主义引发暴力冲突。
族群和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多元主义也没错,但即便新马这种已存在百年的多元族群社会,也需要具备政治敏感地维护和谐。英国政党耽溺于恶斗,对可能的国家困境缺乏察觉,被挑起的人性之恶与极端主义,可能影响深远,这也是欧洲多国的挑战。工党政府必须深思如何达致有力与平衡的治理,逐步解决这个古老民主国家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