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乔新生:时代列车总有误点的人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1-30 07:45
乔新生:时代列车总有误点的人

在一个“单位”,既有奋斗者,也有“搭便车者”。对那些不思进取的人而言,进入“单位”就意味着进入保险箱,他们可以获得轻松的工作,不须要努力,度过大半生,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

复旦大学毕业的留美博士孙某在美国纽约街头流浪16年的新闻近日传出,令人不胜唏嘘。这样的案例或许会出现在许多国家,如果不是因为复旦大学校友发现他,如果不是拥有美国博士头衔,他或许继续踯躅街头,默默度过一生。

时代列车总是有错过的人。只不过有些人经历特殊或者有特殊背景,受到人们重视,个人命运从此改变。当年上海街头曾有一位热衷于文学的流浪汉,他故意在车水马龙的地点阅读文学作品,引起人们关注。果不其然,流浪汉身份与文学知识的反差,使他成为公众的焦点。过去曾将其弃如敝履的单位,也因此而重视他的存在,流浪汉的命运于是改变。

关注个体,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是,放大个体悲剧,以此来观照国家和民族的现状,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情绪,而不是理性的分析。说到底,天资聪慧的人,可能会因为命运不济,流落街头;而生性愚钝的人,可能会因为把握了机遇,成为风光无限的社会名流。这样的案例发生在上海或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

人们关注这名复旦大学毕业生,关注他的命运,说明复旦大学是有温度的学校。复旦校友试图改变这名同学的命运。但是,如果把他个人的命运无限放大,试图以此表达情绪,显然并不可取。

究其原因在于,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如果因为个人原因,失去了生存能力,自暴自弃,那完全是咎由自取。反过来,如果因为不适应社会关系而面临困境,得到帮助之后,可能会东山再起。

所以,关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放大社会的责任,当然也不能无视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来说,可能适应也可能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当年在美国学习工作,实现了自己前半生的价值;如今流落街头,不能因此而责怪社会。究其原因,当年正是在美国教育体制下,他成为人人羡慕的博士;如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只不过是个人遭遇。每个社会都有进步者,也都有落后者。分析一个社会的好坏,既要从个体角度出发,更要学会总揽全局。

微观历史学

在历史学上,有所谓的微观历史学。学者通过观察一个朝代或某个群体个人的生活经历,折射出时代变化轨迹。微观历史学往往具有故事性,但是,如果历史学家野心过大,试图借助于小人物反映一个时代的变化,往往把历史研究变成一面哈哈镜,在充满主观分析想象的语境中,把真实历史变成虚幻的历史场景。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关注每个个体,体现学者的良知,同时也体现社会的温度。但是,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人的命运可以完全不同。这其中既有个人努力,同时也要时代的机遇。把若干个体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接近客观事实,了解历史真相。当然,无论是制度研究,还是习俗研究;无论是组织研究,还是个体研究,凡是以文化的名义进行历史研究,人们都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历史学家的选择中学会去伪存真。

回到美国纽约街头流浪汉的故事。在那个激情奔放的年代,出国留学毫无疑问是中国精英分子的最佳选择。但如果迷失了自我,或者缺乏远大理想,在生活中可能会逐渐迷失方向。这里绝对没有影射的意思,而是要强调,个人价值实现须要具备许多条件。在任何情况下,人生观、价值观总是起到关键作用。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如果不忘理想,艰苦奋斗,总有一天会走出困境。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终生奋斗,可能一无所获。这就是残酷的人生,这就是历史。当我们面对社会上许多奇怪现象时,不免唏嘘慨叹。但感叹过后更应该反思,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坚持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复旦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复旦高材生出国留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人可能会适应美国这个社会,有的人可能更适应中国社会。曾有历史学家指出,中国是结构稳定的社会,“单位”既是个人身份,同时也是个人最后的归宿。虽然在中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几十年,但是“单位”的概念始终没有改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巨大困难,国有企业职工总是令人羡慕不已。究其原因,在一个“单位”,既有奋斗者,也有“搭便车者”。对那些不思进取的人而言,进入“单位”就意味着进入保险箱,他们可以获得轻松的工作,不须要努力,度过大半生,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

怎样的社会更适合自己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如果不能真正融入其中,很可能会被淘汰,一旦离开组织或者企业,没有重新谋生的能力,下场可能会非常凄惨。

正因如此,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在中国社会制度中,更容易出现“懒汉”。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刻薄,但是,中国社会的确更容易出现“搭便车者”。当人们抱怨社会不公,抱怨一些既得利益者可以轻轻松松获得丰厚待遇,报怨“单位”出现裙带主义和官僚主义,丝毫不应该感到奇怪。在这样一个社会,只要进入某些“单位”,就可以衣食无忧。他们不必担心失去工作岗位,当然更不必担心流落街头。

总而言之,假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不免会长吁短叹。但有一点必须清楚,究竟怎样的社会更适合自己,这是须要独立作出判断的问题。当一些人抱怨所处的社会环境,总是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或许他们只是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他们从来不了解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甚至没有能力到达心中的理想社会,他们只不过是通过心理上的比较,发泄不满情绪。他们在这个社会生活得很累。

新闻报道复旦大学高材生的故事,或许不是坏事。因为它让那些总是习惯于抱怨自己所处环境的人们,看清大洋彼岸的真相。当他们不断发泄心中不满情绪时,或许能从这位高材生的个人境遇,品味出人生真谛。

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