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留俊:阿根廷能否不再哭泣?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2-28 07:45

年终岁末之际,各大媒体都在忙着总结这一年的国际大事,其中出人意料的是阿根廷总统选举常常赫然在目,主要原因就是被称为“阿根廷特朗普”的政治人物哈维尔·米莱的当选。可这位总统在年底前就已让很多人忍无可忍地走上街头抗议,原本就风雨飘摇的经济社会形势,竟在圣诞新年时看不到希望,不禁又让人想起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歌声。

其实《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是一首励志歌曲,是对当年的“玫瑰夫人(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贝隆夫人)”艾薇塔的称颂和仰慕,是对她从私生女到总统夫人的传奇人生的赞扬和肯定。她的逝世突显了她丈夫的平庸无能,才有了让阿根廷别为她哭泣的祈愿。

可如今这首歌在无数场合与阿根廷的悲情联系在一起,从球场上的失利到战场上的败北,都会响起这歌声,人们几乎忘了它原来激人奋进的基调,以致得意时都记不起还有什么其他音乐可以拿来为阿根廷歌唱。

当然,相对于百年前,阿根廷人确实有足够哭泣的理由:曾经的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如今不得不举债度日;曾经跻身发达国家阵营,现在有近半人口在贫困线以下(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末,贫困率和赤贫率分别为40.1%和9.3%);作为南美乃至世界资源能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几年的通胀率都在两位数以上(阿根廷中央银行报告,预计2023年通胀率可达185%)。其他还有产业失衡、资金外逃、失业大增、贫富加剧等,这些因素累积在任何一个国家身上,相信所有有责任感的政治家都难免要放声痛哭一场。

经济学家米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选阿根廷总统的,也意味着更多阿根廷人已不愿再忍受国家迟迟不能解决的磨难,才冒险给极右翼自由派一次刮骨疗毒的机会。米莱确实用他在选举前后的言论和措施震惊了世界,一系列的政策主张在还没有完全推开时,就被冠以“电锯改革”和“休克疗法”的称号。

意气风发的“电锯总统”米莱没有辜负人们期望,上台后立即将政府部门砍掉一半,将货币比索贬值50%,推动国企私有化,暂停或废除租赁法、货架法、供应法等阻碍放松经济管制的法令等;虽然比起竞选时的口号已有所退后,但已着实让全体阿根廷人感受到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作风。

只是政策从来没有绝对好坏,只有适合与否和机遇把握的问题,毕竟休克疗法有过惨败的经历(俄罗斯),也有过辉煌的成功(玻利维亚);阿根廷自己也曾经使用过(马克里总统任内),只是那时并未奏效。可如今当有些地区的商品突然涨价100%,当更多青年处于待业状态,当养老金无法维持生计,当固定资产大幅缩水,老百姓还会不会跟着米莱勇往直前,就不一定了。已有民众在他上任10天后就抗议游行,所有改革还能不能照原来的设想推行下去,就会成为问题。如果再次半途而废或全盘崩溃,阿根廷必将面临再次哭泣的局面。

其实哭泣未必见得是坏事,痛定思痛往往能走上康庄大道。只是阿根廷人须要明白常使自己哭泣的原因何在,方能避免一而再的哀号忧伤。以局外人角度看,其实无外乎两个原因值得警惕。一是对内的随意性,阿根廷自福克兰战争后的内部政策,经常在左右两极摇摆,剧烈的政策调整加上走马灯式的政治人物,很难使人对这个国家有稳定的预期,个人信心和远期投资都无从谈起,如何能有长足发展。

另一方面是对外的盲目性,遇到危机时寻求外部帮助和支持无可厚非,可阿根廷不管是在债务危机中倒向美国,还是在全球南方寻求立身之地,看起来都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易被人影响甚至拉着走的感性,是永远不会带领一个国家走向稳定发展的。

不知有没有人希望看到阿根廷人哭泣,估计阿根廷人自己不会有如此期望。那就请多些冷静与思考,尤其是那些举足轻重的政治家,不要把治国当成“过家家”,毕竟只有小孩子才会经常哭泣。新一轮的改革究竟是深思熟虑的社会性实验,还是盲目冲动的习惯性流产,全世界都屏息以待,不敢先唱那首歌。

作者是扬州时事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