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白士泮:南洋大学对新加坡的现实意义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2-28 07:45
白士泮:南洋大学对新加坡的现实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今天新加坡能繁荣昌盛,不完全是个奇迹,是我们的建国和立国一代在逆境中奋斗,排除万难建立起来的。南洋大学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未来子孙要不忘历史,温故知新,才能继续生存。

最近,因为电影《大风吹》引起南洋大学毕业生在《联合早报·言论版》的讨论。笔者想从更全面的宏观视角表达看法,以便让新一代的新加坡人对南洋大学有正确的了解。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的民办大学。它从1956年开学至1980年最后一届毕业生,生存了25年。这是一所唯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本地大学,也是当时全球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的华文大学。

南洋大学是基于民间需要而发起成立的。在一个移民社会,在艰苦的生存环境里,人们须要依靠自己的文化扎根才能生存下来,繁衍生息。因此,南洋大学的创办,很快获得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亚联邦极大多数华人的支持与赞助。东南亚华族人士,上至亿万富翁,下至基层人民,包括三轮车夫、德士司机、普通文员、教师、学生、工人甚至舞女等等,出钱出力,筹款集资,把南大从无到有,神奇地建立起来。这是轰动一时、空前的历史大事。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移民社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华族,在建国过程中曾作出巨大贡献,他们重视子孙后辈的教育,因此华文教育体系成了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柱。

在沒有殖民地政府的支持下,华人社团自力更生创办了南洋大学。在它25年的历史中,培养了近1万2000名毕业生。他们都在各个专业领域表现不凡,其中不少还成为优秀杰出的人才,包括企业家、银行家、公务行政官员、大学教授、科学家、教育家、教师、律师、文化工作者等等,为国家做出贡献。

今天的南洋理工大学是在南洋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南洋理工大学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今天的规模与成绩,享誉全球。

南洋大学的行政楼(现为华裔馆),南洋大学的牌坊,以及在云南园里的纪念碑,已在1999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的保留而成为新加坡国家古迹。南洋大学是新加坡一段珍贵的历史,值得珍惜、保留甚至发扬光大,传承给下一代。

2005年8月29日,李显龙总理在南洋理工大学50周年庆典上曾经这么说过:“南大精神一如既往地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火焰不灭,不仅在南洋理工大学,也在我们其他本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帮助培养强烈的社区意识和社会相互扶持的精神。”

2012年10月29日,时任副总理尚达曼在(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会上也说过:“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来重新发现、拥抱和增强这种回馈社会的精神。南洋大学被卷入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变化的浪潮,但激励南洋大学的精神是值得珍惜和发扬的,无论是在今天的新加坡还是未来几代新加坡人中。”

作者觉得南洋大学这个历史事件,也带给新加坡一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南洋大学在移民生活的艰苦条件下,以及殖民地政府敌意之下的极度逆境中,展现“拼搏精神”、自救自强。南洋大学的座右铭:自强不息,力求上进,激励並造就了不少杰出的硕士和博士,在国内国外做出他们的贡献。今天的新加坡面对更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多变的地缘政治,去全球化与保护主义造成的脱钩断链,都在干扰全球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甚至粮食出口,严重威胁以国际连通性为基本国策的新加坡生存空间。在国家层次上,南洋大学在逆境中的拼搏精神,对新加坡是有现实意义的。

其次,南洋大学的成立受益于社会最底层的苦力劳工、三轮车夫、洗衣妇、歌舞女郎等的捐款,展现了当时华族移民浓郁的社区意识和相互支持的“奉献精神”,还有提供华文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今天,第四代领导层反复强调新加坡须要更新社会契约,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就是要将所有新加坡人凝聚在一起,加强团结,倡导社区互助精神,通过更有效的社区联系措施,加强对弱势家庭的援助,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流动性。正如李显龙总理以上讲话,南洋大学当年所展示的“奉献精神”,不正是今天新加坡社会迫切需要的吗?

另外,除了华文高等教育,南洋大学很好地保留了华族传统、语言和文化。南洋大学培养了许多华文教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延续与推广华文教育和华族文化。例如今日马来西亚就有近70所华文独立中学和2000多所华文小学。

这些年来,中国与亚细安的经贸关系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与亚细安也已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中国下一步还将全方位拓展与亚细安的互利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亚细安命运共同体。南洋大学的华文教育支持了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双语政策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已成为新加坡的战略优势,有效融合中西方的智慧与文化,为中国与亚细安提供经济价值。副总理黄循财表示,本地华族文化发扬光大,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新加坡文化和身份认同。

南洋大学展现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力求上进的决心和社区凝聚力,在国际社会也可以起着示范作用,甚至是弱势社区或小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普世价值。南洋大学故事中的一个社区或族裔群体为生存而奋斗,并将其传统、语言和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对当今许多移民族群如何在逆境中争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具有启发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今天新加坡能繁荣昌盛,不完全是个奇迹,是我们的建国和立国一代在逆境中奋斗,排除万难建立起来的。南洋大学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未来子孙不但须要拥有坚强的意志与信念,还要不忘历史,温故知新,才能继续生存。

南洋大学已成过去,我们不必要纠结和停留于历史,而是要向前看。在推广华文教育与华族文化方面,南洋大学当初的意愿是和今天的国家利益保持一致的,应该延续下去。

(作者是南洋大学1975年经济系荣誉学位毕业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