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俊刚:孝道还能维系多久?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2-20 07:45
吴俊刚:孝道还能维系多久?

一个不讲孝道的社会,首先,很多原本是家庭的义务都会转而落到国家或政府身上,导致政府社会开支不胜负荷。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更严重。其次,一个不讲孝道的社会,必将更像是动物世界。

最近《海峡时报星期刊》委托市场调查公司做了一个调查,对象包括所谓的Z世代(18岁至26岁)、千禧世代(27岁至42岁)和X世代(43岁至58岁),供1000人。受调查者当中,有四分之三每月都会给父母亲一些费用,平均是300元至500元。

为什么要这么做?多数人说是克尽孝道,父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们应该反哺。我们建国一代人都很熟悉小学课本上小鸦喂老鸦那一课,认为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在亚洲人社会里,孝道也确实是维系家庭这一基本社会单位的关键因素。

建国一代人不仅得尽孝道(这里主要指奉养年迈双亲以至祖父母),在家中排行老大的往往也得提早进入职场,赚钱帮补家计,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升学机会。不过,比起我们父母一代,算是幸运多了,因为教育普及,经济逐年发展,很多人最终都能通过努力,搭上社会往上流动的扶梯,帮助家庭脱贫,进入小康。

建国一代现在都已逾古稀之年,多数是退休人士,但生活无忧,还多少有点积蓄准备留给子孙。好些人其实不需要孩子的奉养,但多数人也同意,如果孩子有能力,每个月给点家用表孝心也是应该的,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应该延续。但五根手指长短不齐,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孩子,照顾本身家庭已经捉襟见肘,那就不用勉强了。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变迁,人们的教育和价值观也不断改变,传统孝道还能维系多久?

目前有两个发展趋势对孝道未来的延续是不利的。其一,是家庭单位的分化,大家庭几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加上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相叠加,产生了许多不好的后果;其二,是教育英文化和价值观逐渐西化的改变,加上异族婚姻日益普及,已带来明显的价值观改变。

小家庭化其实始于组屋政策的推行。一般新婚夫妇大多是从买空间有限的三、四房式开始,根本无法多代同堂。节育运动导致少子化;都市化推波助澜,生育率逐年下降。两个年轻人要抚养至少四个老年人是挺困难的,何况养老的费用也越来越昂贵。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应付小家庭的生活负担已经很吃力,遑论要奉养父母。此外,由于两代人不住在一起,顶多每个星期聚聚吃顿饭,久而久之,家庭凝聚力难免逐渐淡化。

毫无疑问,价值观的改变影响更加深远。上述调查显示,X世代的人有76%经常给钱奉养父母,Z世代则只有68%这么做。这或许和收入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价值观的改变相信也起了一定作用。一般来说,Z世代的父母境况会比较好,不但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余力可以帮助孩子买车买房,在孩子看来,给钱尽孝道并不需要。

但就长远来说,价值观的改变肯定会动摇孝道的根本,毕竟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和家庭价值观是大不相同的。西方人并不认为孩子有义务奉养他们,孩子长大了就应离家自立去,过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年轻世代,肯定会越来越受这些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有一年届80的球友,成长于一个传统潮州人家庭,虽然华文一窍不通,却有十足的传统家庭伦理观,不让自己两个女儿拿奖学金出国念大学,也严训她们不准与老外结婚。他的看法是,在西方社会,亚洲窈窕少女是稀有珍品,男子会群起追逐,而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独自在外,肯定经受不了诱惑。

本地女子嫁外国人增速惊人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新加坡女孩到外国留学后就变成了洋人妇,甚至不回新加坡。久之,她们的家庭价值观也必然会改变。这位球友的女儿都很听话,在本地读大学,也有了华人老公。老友还进一步也规定两个孙女将来同样不能去外国读大学。但后事殊难逆料,相信在新加坡这样的家长也屈指可数吧。

英文教育提供新加坡学生到英语国家留学的便利,也因此异族婚姻越来越多,男的娶了洋太太,女的嫁了洋老公。家庭价值观怎能不变?据2021年4月22日《海峡时报》一则报道,2019年,有1727名新加坡女性公民嫁给非公民,比2000年的989人增加了75%。在同一年里,娶了非公民妻子的新加坡男性公民则有4426人,比2000年的3834人增加了15%。换言之,在过去20年里,新加坡女子嫁给外国人的增速惊人。这些外国女婿有60%是亚洲人,其余来自欧美等地。

若上述调查结果可靠,那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孝道在我们的价值观体系里的地位还是挺坚固的。但再过一两代人会怎样就很难说了。如果上述发展趋势持续,会有怎样的长远后果,值得关注。从西方社会的经验看,一个不讲孝道的社会,必将是个截然不同的社会。

首先,很多原本是家庭的义务都会转而落到国家或政府身上,导致政府社会开支不胜负荷。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更严重。在西方国家,一般老人到了暮年都只能住进养老院,死时也没几个人来送终,和我们这里还经常看到的五代大父、五代大母过世时的风光出山,真有天渊之别。

其次,一个不讲孝道的社会,必将更像是动物世界。老鸦是否真有反哺这回事不得而知,但一般的动物会自然繁衍,哺育幼小,却没有奉养父母这回事。只有人才懂得这么做,这靠的就是孝道。孝道滋养亲情,是家庭单位长久延续的生命力。

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父母生我,只是偶然,既然生我就有义务养我,但我并没有义务反哺,因为我并没要他们生我。由于有这类情况出现,于是国会在1994年通过当时的官委议员温长明,提出《赡养父母法案》,让无法自己负担基本生活费的年长者,有法律依据向子女索讨赡养费(那些没有负起养育责任者例外)。真正的目的当然不在于维护孝道,而是要防止人们把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都推给政府。

将近30年过去了,人们的家庭价值观又有怎样的变化不得而知,但法律无法强迫人们尽孝,因为孝道本来就不是法律义务,而是道德责任,道德是无法靠法律维护的。要确保孝道能长久延续,唯有从小就灌输这一家庭价值观。在这方面,为人父母和祖父母者责无旁贷。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