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振南:台选情是开往未知的慢船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1-25 09:10
吴振南:台选情是开往未知的慢船

侯柯两人自身的条件其实半斤八两,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人在民调趋势上,长期呈现交织不清,互有领先的原因。要在这样纠缠不清的民调下谈总统职位谁属,而不是以政党轮替的大目标来谈合作执政,本来就很难成功,即使其中一人勉为其难选择退让,合作也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在11月23日感恩节这天,台湾传来了蓝白合共推一组正副总统候选组合的构想破局的消息,但这是否意味着,执政的民进党推出赖清德与萧美琴组合,将在明年1月13日毫无疑义地成功捍卫政权呢?

这可不一定。纵观赖清德长期的民调趋势,除了在访问美国时候,短暂突破40%的关卡,大多时候,他的支持率都处在30%到39%的区间。这表示在三角战的情况下,虽然赖清德的支持率高过侯友宜或柯文哲,但都没有领先到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步,这就会让另外两组候选组合,非常容易在选战的决胜期间,操作弃保诉求,呼吁选民集中选票在气势更强的在野候选人身上,以达到政党轮替的目的。

但蓝白合破局,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对目前台湾人气最旺的“下架民进党”来说,这股民意可说在这样的局面下,顿失依托,只能转为观望。

说到底,蓝白的合作本来就是被这样一股民意赶鸭子上架,问题出在于,蓝白的候选组合都不够强,没人可以提出具说服力的理由来劝退对方。

以侯友宜来说,国民党的实力虽够强大,大多国民党的区域立委选战,也因下架民进党的民气,支持度算是还可以,但侯友宜本身却显得不够领袖魅力,也无法在隶属总统职权的外交、国防领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主张。他能发挥影响的政见反而多是内政方面,如提出对家有年迈父母需要看顾的家庭,在聘请移工(外佣)方面松绑条件,这就是他参选以来,少数可让民众眼前一亮的政策。

不过,问题是,内政做得好,在台湾的宪政制度设计下,他就乖乖退让一步,出任由总统任命的行政院长就好了,无须出来选总统嘛!其实,这也正是许多希望见到政党轮替的人,无法下定决心将票投给侯友宜的原因。

相反的,就柯文哲来说,他个人的魅力是很强,对外交国防领域的议题也可侃侃而谈,例如他的五个互相主张:互相认识、了解、尊重、合作、谅解等等,简单明瞭又易懂,以“台湾自主、两岸和平”为交流主轴,这样既可用自主的字眼来谈论和平,与民进党坚持在维护“主权”下的交流所可能带来对抗的主轴取得区分,又不容易像国民党主张的“九二共识”那样,陷入一中概念纠缠的窠臼。

可是,柯文哲的问题就在,他的政党人才库是否充足,让人怀疑。且不论过去他在当台北市长时,很少亮眼的政绩。最能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大概就属他第一任期时拆了在台北车站附近,台北连通到新北的忠孝桥引道,让台北古城门“北门”重见天日这件事吧!

目前台湾民众党唯二执政的县市中,新竹市长高虹安在新任县市长中,属于民调落后的一群,而高虹安属下任命的政务官紊乱的施政,以及高虹安本身频繁的人事任命更迭,反映的正是民众党除了政治明星外,有行政能力的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问题。金门县长陈福海的高支持度,并不能用来证明民众党有人才,因为陈福海本就是在金门经营很久的地方型政治人物,他在当地有一套自己的人马可以协助他执政。

因此可以说,侯柯两人自身的条件其实半斤八两,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人在民调趋势上,长期呈现交织不清,互有领先的原因。要在这样纠缠不清的民调下谈总统职位谁属,而不是以政党轮替的大目标来谈政党合作执政,本来就很难成功,即使其中一人勉为其难选择退让促成蓝白合,这样的合作也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更何况在台湾这种国会无法有效监督的总统制底下,素有赢者全拿的倾向,无论侯柯两人谁想退让,都须要回过头去面对党内人士庞大的政治压力。所以说,蓝白合落得这样一个鱼死网破的局面,也只是刚刚好而已!

选前民调规定 不容易操作弃保

不过,话说回头,虽然本文开篇时,论及赖萧配目前还不能掉以轻心地应对选战,是因为怕对手操作弃保。问题是,若以目前侯柯两人的选举态势来说,纵使最终在民调上其中一人能稍胜一筹,恐怕到最后,因台湾设有选前10天不能公布民调的规定,所以并不容易在弃保操作上取得完全的成功。若弃保弃得不干净,无论侯或柯,即使挟着希望政党轮替的民气,应该都无法保证一定可以获得最后胜利。

一些蓝营人士为促成蓝白合,言必称蓝白不合则保送赖清德当总统,赖萧配虽然未必那样稳当,但就目前民调分布的概率来说,赖萧配的确是眼前情势下,最有可能胜选的组合。

简言之,若此时蓝白合真的成了,或许在选战来说,会是一艘加足马力,开往胜利的快船。但在这种没有政党合作,乌合之众下的政党轮替,会带来多大改变则让人存疑,与其如此,不若维持现状,还更有确定性。

重点是在三角战下,就以三人现有的支持度来说,选情走到这里,其实变成了一艘开往未知的慢船,恐怕不到明年的1月,这场总统选举的形势,仍将是迷雾重重,难有定论!

可是,若以台湾的选举历史来说,越是这样民调接近的选战,到最后阶段,就越可能发生足以挑动选民情绪的事件,以期扭转选举局势。所以说,看官们,以目前来说,欲知后事如何,只能“且看下回分解”。

作者是马来西亚与台湾专栏作家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