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刘惟诚:安华执政周年后的严峻挑战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1-23 07:45
刘惟诚:安华执政周年后的严峻挑战

团结政府在踏入11月下旬后,整体大环境因为安华的布局而出现利好的转变,所以怎能不庆祝?当然,我倒是希望安华政府尽快回归现实,因为其恶劣的生存环境虽已转变,但严峻的挑战依旧。

为配合团结政府成立一周年,马来西亚首相办公室属下单位将在12月举行执政周年庆典。这项宣布,毫无意外的引起马国舆论的哗然。当然,团结政府拟办庆祝活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过去一年的政绩,让人们——特别是马来社群——能够具体且详细地了解政府在捍卫民族尊严、改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个平台来突出自己与国盟的不同之处,并向在野议员展示团结政府日渐趋稳的前景和所获得的信任。

毕竟目前的政治版图已出现变动,土著团结党有四名国会议员在没有退党的前提下,宣布支持团结政府;而且根据马国媒体所引述的消息,该党最少还有五名国会议员有意倒戈。所以政府须要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吸引更多议员在不违反《反跳槽法》的情况下,表达对团结政府的信任。政府相信,尽管倒戈的结果会是冻结党籍,但相比士气低落、官司缠身的土团党,这些议员最终会发现安华更值得托付。

换句话说,活动虽然美其名是与民同乐的周年庆,但更像是面向国盟的营销活动。另外,随着选举热潮消退,以及马来民间对抵制西方品牌、支援巴勒斯坦的热衷,伊斯兰党在马来政治的关注度已经淡化;再加上近期槟州甲抛峇底区伊党国会议员茜蒂玛丝杜拉因为发表“表亲论”(编按:茜蒂玛丝杜拉公开指民进党元老林吉祥及儿子林冠英与已故前马共总秘书陈平有血缘关系,同时是已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亲戚,被警方调查且被林吉祥等控告诽谤),令国盟成为马来舆论的笑柄,所以希盟和国阵等政府成员,也可以顺势在活动里集结支持者,以人潮来宣示绿潮已成强弩之末。

当然,这场活动最终能否顺利举行还未可知,因为马国舆论反弹较大,反对者觉得政府在粉饰太平,所以我并不排除政府最后或许会缩小,甚至取消庆典。但团结政府准备高调庆祝一周年,说明他们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这些信心除了源自于土团党议员的异动、马来舆论的焦点转移至巴勒斯坦问题,以及伊党影响力的淡化,最主要的,是国盟目前所面对的三种情况,都是经过安华精心部署后促成的。

首先,安华在10月初刻意透过国际媒体,高调表明团结政府已邀请伊党加盟。虽然来自东马的政党成员极力反对,伊党也表明没有兴趣,但这道信息已撼动土团议员,让他们不得不居安思危。毕竟所有人都很清楚,土团党是与伊党合作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更何况,伊党拥有与政敌合作的丰富历史。如果伊党突然改变主意,与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关系恶劣的慕尤丁势必落单,进而导致该党失去影响力。

再加上土团党党选日期未定,让基层焦虑。因此,为了要安抚缺乏安全感的议员和基层,慕尤丁在上周末就重申了两件事:一、伊党也是与土团合作才有这种成就;二、该党很快将迎来“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阵营。然而,在选举中谁靠谁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所以,他的这些话语要稳定军心,还须配合土团党11月23日举行为期三天的党代表大会里,盟友伊党核心领袖的表现与支持。当然,还包括前首相马哈迪会否出席。

第二、第三种情况的着力点主要在伊党。虽然伊党仍在炒作保守言论,或许马来社群已对千篇一律的炒作感到麻木,闻鸡起舞的现象已大幅减少,华社也冷淡待之。这种对伊党炒作无感的情况,在伊党胜算颇高的登嘉楼州甘马挽国会议席补选时也一样。尽管伊党派出州务大臣阿末山苏里上阵,但坊间并未掀起该党所预期的“大臣旋风”。这主要归功于安华的亲巴勒斯坦政策,因为由政府牵头的援巴抗以情绪,确实让马来社群将注意力放到了中东。

这其实说明绿潮已出现被削弱的迹象,伊党貌似也察觉到这种变化。该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在11月19日就语重心长地表明,伊党在补选方面“不可过于自信”。显然,团结政府在踏入11月下旬后,整体大环境因为安华的布局而出现利好的转变,所以怎能不庆祝?当然,我倒是希望安华政府尽快回归现实,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虽已转变,但严峻的挑战依旧,而且马国政坛瞬息万变,这股利好因素能够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首先,团结政府可以用《反跳槽法》的漏洞来吸纳在野议员的支持,国盟当然也可以这么做。这先例让相关法令不再拥有强大制约,这同样为安华埋下未来被倒戈的风险。第二,马来社群目前只是将注意力转移,在政治上并未完全放弃国盟,而其他种族对团结政府的支持,也因为安华的过份挺巴,以及其右倾的言论与政策而逐渐流失。第三,土团可能会在明年提早举行党选,党选后的土团变得更弱还好,但如果新的领导层有办法增加党的凝聚力呢?

这些都是团结政府未来一年的潜在挑战,而马国的政治版图在下一年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甘马挽补选的成绩以及明年的土团党选,或许就可以为此定调。

作者是马国时事评论员、拉曼大学政治与新闻系讲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