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中国经济减速 美国及盟友看到机遇和风险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04 11:10

来源:彭博社

作者:Shawn Donnan、Viktoria Dendrinou、Alessandra Migliaccio、Philip Aldrick

当前中国经济遭遇阵痛,美国和其他七国集团(G7)国家越来越多地看到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这或将导致中国和西方在地缘政治竞争中此消彼长。

最近彭博新闻社在华盛顿、罗马、东京和其他首都城市和一些官员交流,他们流露出这样一种观点,即主导全球资本流动数十年的主流经济叙事,正在快速反转。他们大多要求匿名。

如果说中国曾经看来必将取代迈向衰落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话,那么现在情况变了。华盛顿内外现在越来越多考虑的是,中国即使还没有进入绝对衰落状况,但很可能已经接近实力的巅峰。

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夏天早些时候的竞选活动中就流露出了这种日渐增强的心态,他说中国经济因为从债务到人口等长期挑战,成为“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周二乘坐高铁从北京去上海时说,美国公司告诉她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具可投资性”。

“传统观念似乎正从担忧中国势不可挡的崛起,转变为担心中国经济和人口不可挽回的下降,”华盛顿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官Richard Fontaine说道。

这种观点在拜登政府内部悄然滋长。在6月访问北京前夕接受彭博采访时,财长耶伦称中国当前人口下降“对增长和投资构成挑战”,并指出了其他问题,例如青年失业率飙升和房地产行业滑坡。

美国官员认为,中国的错误在于,数十年来对于加大经济开放的建议置若罔闻;虽然他们指出现在说中国正在见顶或已经见顶还为时过早,但他们认为长期问题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财政部副部长Wally Adeyemo本周对彭博表示,“中国人正在造成一种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公司不太有利的环境”,这呼应了雷蒙多的说法。

G7各国官员们也在考虑,中国经济遭遇的困难会如何冲击他们自己的市场。一些人担心,如果世界上最强大的增长发动机进一步减速,会令本就黯淡的前景雪上加霜。在伦敦,有些人提到中国的价格消胀,或许会有利于他们遏制本国的通胀。

这种心态的转变还不限于官场。最新一期的美国《外交》杂志文章,宣告中国增长奇迹的结束和停滞时代的开始,读来颇有悲凉之感。

在8月21日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听证会上,私营部门分析师争相谈论的首要话题是经济脆弱性。这是美国国会的一个两党委员会,一贯做的是对中国崛起发出警告。荣鼎咨询的中国市场研究主管Logan Wright在作证时就说,北京将永远无法令人信服地问鼎全球经济霸主。

中国经济放缓究竟会持续多久还不清楚。G7官员指出,中国拥有刺激经济、避免经济崩溃的财政资源。虽然北京不断推出措施来支持遭遇困难的地产行业,但迄今还没有拿出全面刺激措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他的经济幕僚希望打破过度举债的情况。

如果全面支持地产业和促增长,财政约束之下会加大中国对其他优先事项的投入。彭博经济研究高级地缘经济学分析师Gerard DiPippo表示,这些问题不会妨碍中国为产业政策买单,“但可能会降低这些政策的效力”。

有朝一日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曾经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多怀疑。彭博经济研究的分析显示,在美元走强的帮助之下,美国经济最近勉力拉大了对中国的优势,而且这种趋势似乎可能会持续下去。“成功可以自我强化,”DiPippo上个月在报告中写道。

不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官员坚持认为没有理由额手称庆,他们都面临着自己的挑战,并担心中国需求减弱对全球经济和本国公司的影响。

西方政策

有迹象显示,这种心理的转变也开始影响西方政策,尽管官员们坚持认为他们没有必要改弦更张。

拜登政府8月份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对外投资限制,但力度较弱、范围较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投资者游说的结果。政府也有意克制,部分原因在于,一位政府官员私下表示,白宫看到中国自己日益敌对的政策及其经济压力,在抑制投资方面可能会比美国任何限制措施都更有效。

华盛顿和欧洲各国首都的官员坚持认为,中国经济放缓证明了疫情过后他们努力减少对出口大国的依赖,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投资和产业政策的效果。虽然美国引领了“去风险”行动,但G7都有共识。

官员们还表示,中国在许多战略领域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未来很多年也可能如此。这意味着他们将努力通过加强自身的产业政策来夯实替代供应链。

“有两点是对的,”直到今年早些时候还在拜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Jennifer Harris说道。她多年来一直主张美国加强贸易和产业政策。第一是,“中国将未富先老”,她说,第二是北京在电动汽车等特定战略产业历练出来的产业政策的潜力。

华盛顿政府内部和外部的其他思想者认为,中国经济放缓是因为北京不愿进行重大改革,和降低国有部门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一个乐观的美国,以及坦率地说,一个再次在各个方面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冲撞的中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Wendy Cutler说。她曾长期担任美国高级贸易谈判官员。“话虽如此,美国也不用得意忘形。这或许会削弱竞争,但中国是个强大的经济对手。”

事实上,中国继续深化与全球南方经济体的联系,很多国家有兴趣加入金砖国家,显示其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放缓意味着对大宗商品和其他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这可能会导致地缘政治驱动的中国投资减少,影响也削弱,例如在非洲等地。

这也意味着中国作为富裕国家经济合作伙伴的地位下降。一些美国官员认为,经济放缓有助于他们说服有时持怀疑态度的欧洲和其他盟友离开中国。而且不乏证据来支持这一点。

法国领先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Antoine Bondaz表示,中国结构性放缓的后果是,欧洲公司选择撤出,或对印度或东南亚进行新押注。“欧洲正在远离中国,”他说。

中国减速,也为德国把经济关系从中国转向多元化提供了支持。“中国经济没有以前的增长速度,”德国新任驻华盛顿大使Andreas Michaelis于8月28日在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活动上表示。中国市场“不像以前那样充满希望”。

与此同时,意大利看到了机会。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倡议将于10月公布,旨在扩大意大利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并在从非洲大陆向欧洲的能源流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经济减速,以及乌克兰战争让俄罗斯分心,只会让意大利受益。

意大利最近通过一项法律,允许政府行使特别的“黄金股份”权力,以阻止人工智能、半导体和能源等战略领域的对外技术转让,这被广泛视为是为了限制向中国转让。意大利政府还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决定是否续签“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议。中国经济放缓削弱了罗马续签的理由。

欧洲有一些人警告说,如果中国经济再度以比当前预期更快的速度恢复,那么战略平衡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然后还有一个变数:特朗普有重新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欧洲看待中国仍然比看待美国有更多重商主义的成分,也就意味着对待两国总会有政策差异。“在欧洲,德国永远不会批准美国想要的规模。如果德国要继续作为出口国,那么它就不能真正改变与中国的关系,”前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他曾任英国政府国务大臣,在20年前创造了金砖国家BRIC这个缩写。

大问题

对于在华盛顿和其他首都的决策者及其顾问来说,这一切都归结为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困难是会让中国变得更加好斗,还是更加随和?

一些人担心,受伤的中国可能导致主政者把其经济困境归咎于美国等外部力量和对手,并加剧紧张局势。

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上个月试图防范这种可能性,说美国没有“寻求放缓中国经济或削弱中国经济增长”。他和众多拜登幕僚都强调两大经济体持续对话的必要性,并不寻求和中国脱钩。

更温和的观点是,经济放缓将打击中国倡导其经济模式作为西方模式替代品的努力。或者这将导致中国领导人专注于国内问题,在全球舞台上变得不那么强势。亚洲协会的Cutler说,“你可能会看到,这导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有所降温,特别是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

尽管众说纷纭,但处在权力中心的那些人都认为,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会暂时缓解竞争,但北京在未来许多年里仍将是全球经济的强大竞争对手。

“在关键领域,北京仍然强大而雄心勃勃:其国防开支和军事力量可能会继续增长,其外交是全球性的,而且它参加了一些美国没有参与的经济合作安排,”新美国安全中心的Fontaine说。“有关其地缘政治竞争走到尽头的报道还为时过早。”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