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全球化可以重新定义,台湾已沦边缘和附随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15 10:20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半年来两度谈论全球化,皆备受关注。去年十二月,他在台积电美国厂移机典礼致辞时直指“全球化已死”;最近他应工商协进会邀请演讲,主题是“重新定义全球化”。从全球化挽歌到全球化新解,他问:“这还能算全球化吗?”张忠谋并非只对全球化噩耗低回,他也积极迎接反全球化挑战,寻找重新定位与布局。对于在全球化巨浪中边缘化、又在反全球化飓风中附随化的台湾而言,张忠谋的高远瞻瞩,能给蔡政府什么启示?

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外界观点纷陈,但主要围绕贸易往来、资本流动、人口移动、资讯传播等面向,并关注它对国家主权与界线的挑战,以及财富加速集中导致全球南北差距及社会不均加剧等问题。全球化曾被认为势不可逆,即使是国际领袖峰会场外的反全球化呐喊,也只被视为老左派满足抗争的乡愁。

美国曾藉着全球化在中亚和东欧等前苏联势力范围推动颜色革命,甚至希望改变中国。然而,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搭着全球化列车超英赶美,直到与美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与此同时,压抑的国家角色逐渐抬头,国家的安全与利益终究凌驾于全球化之上,社会不公则反扑统治的政治精英与经济贵族。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阻断全球化进程,并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与科技战,推升地缘政治风险。拜登政府上台后,体认美中无法脱钩,冲突一触即发,转而寻求建立护栏与去风险化,但改变全球化方向的企图依旧。

台湾过去长期受惠于全球化的红利,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更一度拥有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发展台湾成为亚太经济枢纽的雄心。但政权与政策的更迭,加上国际与两岸情势的变化,让台湾在不同的定位中漂移。台湾曾想“透过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想“透过台湾走进中国”;但二度政党轮替后,连说好的“跟随世界走向中国”也没了。当特朗普要与中国大陆脱钩时,民进党已认真地走向一条“没有中国的全球化”道路。

结果,蔡政府最爱挂在嘴上的全球民主联盟,转化为民主价值联盟,台湾依然常在国际上遭到主权矮化与排挤。台湾在经贸上持续被拒于区域整合的门外,被禁输陆的农渔产品根本很难走到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台湾同样无法走出贫富差距扩大化与青年低薪化的困境,蔡政府只能把大撒币当成青年大补帖。难堪的是,连诈骗集团的科技升级与全球布局,都跑得比蔡政府快。

台积电和多数台湾企业一样,选择了全球化。台积电在全球化中受益,在半导体领域领先全球,并成为护国神山。在美中晶片战中,张忠谋虽表态支持美国暂缓中国大陆晶片发展脚步的作法;但他也指出,美中晶片战争让晶片产业的全球化已死,自由贸易濒危,这对晶片发展没有帮助。台积电被迫在反全球化逆流中迅速反应,重新进行全球布局,并谨慎因应大国竞争及地缘风险,同时无奈地满足政府所加诸的政治任务需求。

2002年英国社会学家纪登斯访台,面对抗议全球化的声音时说,“反全球化”现象也是一种全球化趋势。张忠谋宣布全球化死讯后,又以重新定义让全球化复生。可见,全球化不死,只是需要重新定义。关键是: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迎拒之间,如何定位、布局与作为。最怕的是,尽管蔡政府嘴上谈著全球化愿景,却无法带领台湾走出边缘的位置;而当蔡政府跟著叫嚣反全球化时,更只让台湾沦为附随的角色与棋子的命运。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