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拜登经济学的突破与困境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08 10:21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美国一年多来虽已升息达5个百分点,但经济表现异常坚韧;不仅并未出现预期中的衰退,且每一季都是正成长,在先进国家中一枝独秀,就业也持续强劲。但美国民众对经济的感受却恰恰相反,从2021年底以来各项民调一致显示选民对拜登经济施政的满意度偏低。拜登为防止“笨蛋,问题在经济”的魔咒再度应验,近日终于高举“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的鲜明旗帜,以争取更多选民支持。

基于选战需要,拜登必须拿他的经济政策与共和党的经济政见相比较。40多年来历任共和党政府一直是以“雷根经济学(Reaganomics)”为施政主轴,主张大幅减税、法规鬆绑及自由贸易。核心思维是“从上而下(top-down)”,以减税来刺激投资,从而带动就业及经济成长。经济学界则普遍称之为“涓滴(trickle-down)”模式,让经济利益从企业一层层渗透到中产阶级。

拜登经济学则是反其道而行,宣扬的基本理念是“由下而上(bottom-up)”,甚至“由中而上”;透过落实1兆美元基础建设法,数百亿美元的晶片与科学法,以及数千亿美元以激励清洁能源的“通膨削减法”,来激励民间投资,带动国内制造业扩张,创造高薪就业机会,让民众能够以中产阶级为起点。另一项作法则是“由内而外(inside-out)”,以产业政策来提升竞争力,以出口管制及友岸外包等作法来保持科技领先优势,主要对象当然是中国大陆。

从拜登最近的宣示,以及两年多来的施政,可以总结出“拜登经济学”的三大支柱。第一,经济成长的品质比数量更重要;不仅要使成长率更高,也重视成长能否使贫富差距缩小,且国内投资必须更聚焦于国安与环境等领域。

第二,产业政策上台,不赞成由市场分配资金流向,因为投资者未必会考虑气候变迁、供应链脆弱,或地缘冲突等威胁。因此“拜登经济学”主张透过法规、补贴及其他干预手段,指导民间资金转向政府偏爱的部门。

第三,从贸易到外交政策,包括劳工权益、气候政策与租税服从等领域,都是以美国劳工为优先,而消费者利益与竞争原则并非“拜登经济学”关切的重点。拜登虽未像特朗普一样撕毁既有的自由贸易协定,但他无意订定新协定。

深入探讨“拜登经济学”的要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首先,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可能愈来愈广。拜登与其他民主党要员已经主张对炼铝、钢铁、造纸、微电子、汽车零件及气候科技等领域给予特别待遇;但美国其实并没有能力自己供应所有的进口品。目前拜登竞选连任的最大经济难关,仍在于通膨仍相对居高,然而这套产业政策不仅无法在短期内降低通膨,还可能有反效应。

补贴半导体制造虽赢得国内的广泛支持,但美国商务部表示业者要获得补贴,还需符合一系列的其他目标,包括对员工提供幼童照顾,支付工会级的工资,雇用工会劳工,不得买回库藏股或在中国投资,并与联邦政府共享盈余。附带目标如此之多,难免使政策效果遭到稀释。

至于拜登推动的“印太经济架构”,目的是为了与区内国家针对劳工条件、气候政策、租税服从与反贪腐等领域进行合作,但并未让这些国家能够更容易地打入美国市场。对外国贸易伙伴而言,拜登这项主张并不是“胡萝卜与棒子”,而是“棒子再加棒子”,对亚洲伙伴毫无吸引力。美国在亚太区没有一套积极主动的贸易战略,只会造成真空状态,使中国成为唯一选择,美国反而将丧失影响力。

当然,影响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甚多,不能单单以此来推断选局;但对“拜登经济学”有基本的认识,并推演未来一年或五年美国的经济政策方向,绝对有其必要。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