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港媒:破解深层矛盾乏突破 良政善治须虚怀纳谏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01 10:21

来源:香港明报社评

今天是香港回归26周年,也是现届政府上台一周年之日。中央落实爱国者治港,特区行政主导强化,现届政府强调施政要提速提效,过去一年不乏新政策新措施,但对于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效果并不明显,以土地房屋问题为例,造地未见实质突破,简约公屋也不过是昂贵的过渡房屋,治标不治本,谈不上对症下药。以往特区施政面对太多政治掣肘,官僚程序又冗长僵化,拆墙松绑有其必要,但本届政府一些新做法,又有过犹不及之叹,予人仓卒行事、未有聆听各方意见之感。良政善治需要虚怀纳谏,若动辄质疑批评声音动机不纯,容易堵塞忠谏之路,对良政善治并无好处。

造地一年进展少 简约公屋不治本

七一回归周年,政府和私人机构有不少庆祝活动,吃喝玩乐优惠林林总总,然而比起一时的获得感,市民最希望的,仍是政府可以切实改善老百姓生活。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昨天表示,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关键期,在《国安法》及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双重保障下,社会整体稳定,经济发展向好,香港吸引力有增无减。现届政府开局之年相对顺境,应该把握机会,处理各项老大难问题。官方强调要提升管治水平、工作提速提效,具体实践情况,值得深入检视。

去年施政报告引入KPI绩效指标管理概念,根据公开资料,已完成的指标有50项,包括成立“关爱队”及“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等等,另有数十项未能找到资料了解进度。KPI对督促官员办事,无疑有积极作用,但对普罗大众而言,关键仍是政府能否急民所急,帮市民解决问题。当下香港最急须处理的问题,就是造地建屋。公屋轮候时间,去年一度升见6.1年,最近回落至5.3年,似乎改善不少,但就连官方也承认,这跟刚巧有较多公屋单位可供编配有关,平均轮候时间下跌,存在“季节性变化”因素。考虑到未来两三年公屋供应面临断层,轮候时间会否反弹,仍是未知数。

房屋局长近日表示,上任初期因应KPI而成立的3个工作组已取得成效,其中提速提量小组,将未来5年10.5万个公屋单位落成目标,增至12.8万个,另一小组正研究引进更多自动化机械,协助建屋等工序。近十年八载,政府展望未来10年建屋量时,总是以“头轻尾重”来形容,到头来却因为觅地困难,变成“头轻尾又轻”,不管落成目标说得如何如何,房屋一日未落成,市民始终担心官方又走数;就算12.8万伙目标实现,相对于未来10年逾30万伙建屋量目标,“头轻尾重”格局依然未有大转变。

官方表示,随着简约公屋落成,“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会徐徐下跌,但简约公屋只是昂贵的临时过渡房屋,与传统公屋性质大异,市民等待“上楼”(传统公屋),时间绝不会因此缩短。大增传统公屋供应唯一方法就是积极造地,然而过去一年,官方造地未见重大突破,交椅洲人工岛仍在走规划程序,北都发展至少要十多年后才知成绩,就连原本有机会短中期提供上万伙公屋的粉岭高球场建屋计划,现在也可能因为既得利益“寸土不让”而化为乌有。比起一些对市民无感的KPI,政府大举加快造地建屋、尽快落实高球场建屋计划,才是真正急民所急。

粉岭高球场建屋计划一拖再拖,政府再三强调需要尊重程序,但在另一些事情上,官方则以拆墙松绑为由,绕过正常程序做事,惹来非议。最近政府未有事先咨询劳顾会及聆听劳方意见,便批准26个低技术工种申请输入外劳,即属一例。以往特区政府施政遇到的问题,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议会拉布、事事泛政治化,二是既得利益阻挠有利整体社会的措施,三是官僚程序冗长僵化。中央落实爱国者治港,泛政治化情况不再。现届政府强调施政提速提效,急事当然可以急办,但基本规矩同样重要,去年底废除免针纸司法覆核官司是一次教训;精简流程拆牆鬆绑,有其必要,但要确保不同持份者有平等机会表达意见。输入劳工计划,有立法会劳工界议员质疑“行政霸道”,官方做事方式,值得检讨。

合理批评督促善治 香港独特性须维护

特区行政主导强化,政府施政能量加强,理论上有助于衝破固化利益藩篱,更能以整体社会利益作为施政依归,然而现实中,各种既得利益一定会想方设法透过不同渠道,试图左右政府决策;另外,官员制订政策,亦可能存在盲点,导致思虑不周。这些时候,外界的批评,正好可以发挥提醒作用,督促官方正视问题、确保行事不偏不倚,这其实也是促进特区良政善治的一环。

忠言难免逆耳,但为政者应该有虚怀纳谏的雅量,若真的觉得评论有不准确之处,可以澄清甚至反驳,但动不动就将批评形容为抹黑中伤、质疑批评者别有用心,一定会影响社会讨论公共事务的气氛,甚至令人觉得官方根本不想听反对意见。看待事情角度不一样,自然有不同意见,香港的独特性,在于开放多元,特区政府必须好好维护。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