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香港回归见证世局变化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7-01 07:55
社论:香港回归见证世局变化

2022年7月1日

今天是香港回归中国大陆25周年纪念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纪念仪式,并见证了新任特区首长李家超的宣誓就职典礼。香港这25年的历史是中国大陆发展历程的重要部分,陆港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香港的发展与未来。正因为香港特殊的国际大都会本质,北京采取了“一国两制”方案,承诺50年不变来处理陆港关系天生的张力。香港今后的命运,取决于陆港双方如何处理好这份张力。

香港回归25周年的历程,见证了北京从原本的放任转为对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权,也见证了中国跟西方世界的关系由合作转为对立。这一同步的变化是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重要的节点决定的。香港所代表的自由价值,即全球资金、信息和人员的畅通流动,同中国大陆强调由上至下的秩序、稳定和政治体制安全的价值存在基本的矛盾,是陆港关系天生张力的来源,但同时也是“一国两制”方案政治智慧之所在。

随着中国大陆加入全球化体系,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并且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陆港关系难免会跟着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香港的两大作用和价值在于扮演外界窥探中国大陆消息的重要窗口,以及中国大陆对外联系,获取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关键通道。在中国大陆越来越开放的形势下,香港的第一种角色重要性逐渐下降,但第二种角色依然举足轻重。

但是,中国大陆的崛起也意味着北京对国家利益的重新排序同时香港内部对“一国”与“两制”中间孰轻孰重的争议也日益尖锐,这些都导致原有的平衡愈来愈难以维系。尽管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和港口地位仍然重要,但北京对于香港自由的本质和离心倾向日益警惕,甚至最终压倒了前者。陆港关系互信的匮乏导致“港人治港”被收窄为“爱国者治港”,对“两制”的维护让位给对“一国”的强调,香港的命运因而发生了戏剧性转折。

作为传统上窥视落后封闭的中国大陆的窗口,港人因自由市民文化和经济社会发达,难免对大陆人存在优越感。当中国大陆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海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港,大陆富商来港置产消费,大陆企业来港上市,港人的优越感遂异化为对部分访港大陆游客不文明举止的鄙视,后来更激化为对“双非婴儿”、大陆客抢购奶粉等的不满,最终爆发为辱骂大陆人为“蝗虫”的公开歧视。

这种民间的摩擦也因为北京对香港潜在政治威胁的担忧,而脱轨为政治上的对立。虽然《基本法》明文规定,但港人在2003年的今天发生50万人示威抗议,反对第23条关于禁止叛国和颠覆中央政府等政治罪行的立法,埋下了陆港关系互信流失的导火索,此后港人年年在回归日示威,中间又发生了特首和立法会双普选始终没有兑现的争议,最终在2019年全面爆发为“反修例”社会反抗运动,严重打击香港社会的秩序和治安。这坐实了北京对于香港政治威胁的担忧,导致了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的落实。

陆港关系并非孤立存在,毕竟“一国两制”的另一用意是北京作为台海两岸统一规划的样板。陆港关系的恶化自然殃及池鱼,使得“一国两制”在台湾民意和舆论遭污名化。北京为应对“反修例”运动,恢复香港秩序所采取的强力措施,波及中国同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的关系,更是当下中国大陆面对诸多外交挑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香港对北京乃至世界的价值,正在于它有别于其他中国大陆城市。事实上,新加坡多年来与香港都保持了牢固的经济联系、民间联系以及两地官员定期交流。新港都是各自所属地区的全球化先驱、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两地也从与彼此的合作中获益良多,新加坡各界也期待在新形势下继续与香港进行互惠合作。

至今的经验表明,要如何维系香港特殊的地位又不让北京产生政治担忧,不是一道易解的课题。但我们仍然能够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港会以一种良好的方式趋同。陆港双方的互信是基本前提,同时更得彼此拿捏得当,张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张力也应视为价值的所在,代表了彼此仍有相向而行的根本需要和愿望,关键是不让张力上升为无法妥协的矛盾。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符合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根本利益,让香港这块瑰宝能继续发光发亮,也是国际社会所乐见。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