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黄一展:加密货币是投资或投机?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6-30 07:55

科技新视野

投资界有句古老名言:但凡靠运气赚来的,终究会靠实力还回去。这在加密货币投资领域,可谓真知灼见。太多人(包含网红与号称的专家们)在瞬息万变的币圈世界里,糊里糊涂地跟上了几波趋势,但也往往被市场狠狠地割了韭菜。随着新风向被带起,换个名词或包装的“高报酬”产品推出,如同施肥一样,灌溉新的韭菜们,等待下一波收割。

加密货币,或广义来说把它后面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以及五花八门的应用模式都算入的话,本质上是要打造号称“去中心化”的世界:一个可以最大程度上靠点对点的网络与资讯架构,履行各种类型交易或完成“合约”上双方的权利义务。技术上来说,做到这点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如当年的协和号客机或德国飞艇,都是当代科技水平可以轻松打造的产品,但能否广为大众所用,真正改变生活模式,那得靠市场机制与时间来证明。

先不说其他,例如可以扯上元宇宙、web3.0或NFT之类的花俏名词,就从去中心化金融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和所有加密货币的始祖:比特币,最早被创造出来时,就是想对传统金融提出创新的改革。传统金融“中心化”的方式真的不好吗?而在既有框架下,难道不能透过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打造诸如Paypal(第三方支付),Wechat(支付加社群),M-Pesa(利用手机通话费来支付,盛行于非洲),TransferWise(跨境转帐)等,同样可以满足双方便利且便宜的交易。

用区块链创造的“神话”是否真有那么神?且说大部分的知名交易所,例如Binance(币安),Coinbase等,背后仍是“一小撮人”在管理与运营,以最严格的区块链精神来检视,他们也不是去中心化的。

既然如此,现阶段参与各种“币”与“链”的全球玩家们,不可讳言冲着能获利心态者居多,而真正看好商业运用场景的少——试问有多少人真的靠区块链做日常交易与国际汇兑的?要谈赚钱,投资与投机也就一线之隔,动辄两位数报酬率的加密货币投资项目,虽说确实有可能,但用常识也知道,要嘛伴随高风险,要嘛就是类资金盘(庞氏骗局)的零和游戏。钱不会凭空生出来的,极高的报酬,必然就是在一个资讯极不对称的领域投机取巧,或者某种后金补前金的模式,你有幸赚到多少,就一定有人被收割多少。

在加密货币领域,常见的获利方式不外乎三种:借贷赚取利息、质押给交易所,以及流动性挖矿。第一种不难理解,如同传统银行有人存钱,有人借钱,中间存在使用资金的成本:利息。只不过在区块链上,大家用的是主流或小众的加密货币,而币价波动巨大,自然有人会想开杠杆(借钱)去操盘,因而借款的利息也相对较高。

质押(staking)就比较有趣了,它牵涉到区块链底层的一种运算机制: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简单来说就是当需要验证链上的交易时,拥有较多代币的用户,可以有较高的概率成为担任验证工作者,进而赚取所谓“挖矿”的奖励。这里看不懂没关系,就想成交易所希望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把手上持有的币,定存在交易所内,使其更容易成为验证交易环节中的角色,赚取区块链给予的酬劳。这笔收入扣除交易所要赚的比例后,分配给提供质押的用户们,从而达到获利目的。依据不同代币与他们的区块链和交易模式,收益也会不同。

最后就是流动性挖矿。同样,不必纠结过于复杂的名词解释(但有兴趣的不妨上网查一下),如果说“挖矿”代表赚钱,那流动性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交易市场中,活络与否的指标。这么说吧,今天我在外汇市场挂单,想用1美元买140日元,但没有卖方,这笔单就一直悬在那里乏人问津,此时流动性就很低。如果这时有“做市商”(market maker)的角色,先进场扮演卖方,完成了这笔交易,待之后有人要用日元买美元时,再扮演相反的角色,如此就可以让每一笔挂单都快速成交,吸引更多用户入场交易,整体的活络程度(流动性)也就随之上升。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无论是中心化的交易所,或是去中心化的交易场合,总有对流动性(liquidity)的需求,此时愿意把手上闲置代币提供出来,自然就可以据此收取相应的利润。

当然,在流动性挖矿的模式里,平台通常会提供另一种代币作为奖励,答谢你愿意提供流动性。而当该平台币也有够多人持有,加上被炒作出够高价格的时候,又会形成另一波的吸引力,让用户把手上的各类加密货币,投入提供流动性,为的根本不是促进交易本身,而是赚取“别人”交易过程中的利润,和平台给出的奖励。

所以年化报酬率10%至20%,甚至喊出100%有没有可能?当然有,因为在上述三种赚钱模式下,只要加密货币一直处于高波动(有套利空间),或是市场上不断有新的用户,捧着自己的资产进入到资金池(后金补前金),这个游戏就可以继续下去。只不过,一旦整个市场不景气,又或是热度散去——这些大大小小的币背后本来就没什么底层资产作为担保——抛售潮出现,就会导致借贷的利率、质押的报酬,与流动性挖矿的奖励,无法满足期待,进而导致各种的脱钩与供需失衡。

前阵子著名的算法稳定币Luna,就是在面临这样的“死亡螺旋”之下,市值几乎归零,打破了诸多专家与支持者的眼镜。

加密货币到底值不值得入场?还是要看你的获利,到底是来自实际的公开市场交易,或真实的需求所产生的价差套利,还是仅仅在一个封闭且资讯不对称的市场里,打着高报酬实际上却是庞氏骗局的零和游戏。以美元兑日元的例子,外汇市场当然存在价差与套利空间,而美元与日元本就是稳健的法定货币,各有其用途。但一颗X币与Y币所在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市场里,除了不断透过各种营销(传直销)手段,吸引新人加入,透过剥削后者补贴前者创造高收益之外,到底X币和Y币可以在真实世界里,发挥什么价值?交易到什么东西?如果完全没有,那高报酬背后的高风险,显然不言而喻。

还是那句话,但凡靠运气赚来的,终究会靠实力还回去。加密货币领域,投机者遍地都是,别总以为你会比较聪明,比较快得到资讯,可以先溜之大吉,往往,有这种想法者就是最肥的韭菜,不割,可惜了。

作者是联合国资讯科技办公室顾问

钱不会凭空生出来的,极高的报酬,必然就是在一个资讯极不对称的领域投机取巧,或者某种后金补前金的模式,你有幸赚到多少,就一定有人被收割多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