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王浩:中国年轻人怎么看中美斗争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6-29 07:55

王浩

最近,中美竞争的新闻不断:中美军机在台海对峙、金砖峰会对美国“搞小圈子”的不点名批评、七国集团和北约峰会对中国的“特别关注”……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基本延续了前任的对华遏制战略,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笔者和身边的朋友,作为初入社会的中国年轻人,在规划未来时,也不免受到时代漩涡的影响,会思考中美斗争对个人求学求职的影响,并部分付诸行动。事实上,作为两国关系未来的塑造者,中国年轻人的所思所为,也将影响中美乃至世界的走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与展望。

综合实力处于世界前列的美国大学,对有意出国的中国学生,曾长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近年来,美国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下降。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权威统计,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的增长率已经从2015/16学年的8.1%,一路下降到2018/19学年的1.7%。受疫情影响,2020/21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则同比下降14.8%。尽管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地,但从人数增长放缓的情况来看,长期吸引力呈下降趋势。

从笔者与同学、朋友、亲人等的交流来看,考虑并选择美国之外的留学目的地,或选择在国内升学的意见,确实有增加。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回报。随着海归光环的“祛魅”,尤其是花费相对较高的美国,留学的经济回报已明显降低。二是健康安全。特别是家长出于对美国防疫、治安的现实考量,不愿子女承担额外风险。三是情感倾向。美国与中国显现的分歧,也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中国民众的好感度。

有趣的是,互联网大数据也可以印证上述趋势。笔者利用监测搜索词热度的“百度指数”发现:“美国留学生”这一关键词的整体热度,从2018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128”,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3月美国疫情迅速扩散、5月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7月针对上网课留学生的签证限制,以及2021年1月和11月发生的中国留学生受枪击事件等,均引起了热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影响年轻人赴美求学意愿的驱动因素。留学生作为中美两国间最大的民间交流载体,其下降趋势,不得不说为两国的交流,尤其是未来一代的互信,带来更大的忧患。

从互联网到新消费,过去10年是中国本土企业趁势奔腾的10年。凭借高成长性、高薪酬以及不输外企的福利待遇,领先的本土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本土巨头在优兴、福布斯等最佳雇主排行中,始终名列前茅。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监管政策、宏观经济和融资环境等对互联网平台、新消费品牌,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但从本质上来看,本土企业敏锐把握消费者偏好、推动本地化创新的优势,以及伴随国家实力增长,而获得的对本土品牌“自豪感”与“信任感”,将在未来的人才争夺战中,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国年轻人。

反观外企,除了在中国市场的成长性、敏捷性更弱,本就难以提供年轻人对自由空间和经济回报的需求,而近年世界局势变幻,也不免让在外企工作的年轻人感到忧虑。笔者身边也有许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以前聚会闲聊,会提到“中美贸易战”“出口限制”“中概股之争”对公司业务、经济形势的影响,不过忧虑感没那么强。但今年乌克兰战争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完全脱钩”式的制裁,也对外企员工投下了“震撼弹”。当身边外企,特别是美企的朋友,听闻全球总部决定停止一切在俄罗斯业务这类的新闻,不免忧心忡忡。

要知道,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角力的重点。“太可怕了,如果台海爆发冲突,公司是不是也会切断中国业务?”“看看未来这个国际局势,还是早日投身本土企业怀抱比较稳妥。”这类言论,在过去数月间,不断被外企,尤其是美企工作的朋友提及。当然,世界尚未到达灾难性“完全脱钩”的边缘,但近来美国推出针对新疆产品的新制裁、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等行动,以及金砖峰会、香格里拉对话,中美或暗或明的相互批评与交锋,都不免让外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蒙上一层阴影。

试想,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到一定程度,外企总部降低对中国业务的重视和投入,本土年轻人才不愿加入、选择离职,缺乏投入和缺失人才共振下行,将为经贸这一国际合作的“压舱石”带来新的挑战。

实际来看,年轻人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能够有丰富的求学机会,能够有稳定、有成长性的职业机会。从这点来看,尽管短期内中美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但“斗而不破”,避免“地动山摇”,也是年轻人所企盼的。

放眼长远,中美不应也不能持续斗争下去。作为年轻人,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为两国长期的合作,预留更多空间。要知道,一旦形成先入为主的恶意螺旋,压缩的是未来数代人从认知到行动的合作空间。面对气候变化、全球性疾病传播、不平等与发展鸿沟、数码化增长等全球议题,中美的年轻人各有所长,更应该携手去征服星辰大海!

作者是中国上海管理咨询从业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