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周农建:也谈向国际大学排名亮剑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5-17 07:55

热点话题

近来有媒体报道,中国多所重点大学向“洋排名”亮剑,宣布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一时引起热议。虽然迄今被报道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三所,但这究竟是一种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还是一种开风向倒转之先的标志性事件?尚有待观察。

为什么要亮剑?据媒体采访和归纳,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内外排名倒挂。有某大学在中国国内名气很大,被视为顶尖大学,常与清华、北大齐名,却在国际排名中甚至落后于国内的“双非”或者“四非”院校(编按:泛指非顶尖大学院校),故而认为这种国际排名没有反映本校的真实实力。所以干脆拒绝,以免尴尬。

二是留学生乱象。某些国际大学排名包含一项指标,即国际学生相对于本国学生的比例。一所大学留学生比例越高,评分也就越高。受这一标准影响,中国某些大学为了提升排名,对外国留学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以很低的考核标准录取,给予特殊待遇。住豪华宿舍,领优厚奖学金。据爆料,有的学校甚至还专门给留学生安排女学生“陪读”,引起舆论哗然。

三是可能有灰色交易。有些排名机构将排行榜做成一门生意,当大学过于在乎国际排名,就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学校和某些排名机构做灰色交易,通过所谓“合作”来提高自身排名。

对于上述抱怨或指控,应当这样看:个别大学有内外排名倒挂现象,并不奇怪。如果一所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或说最叫得响的学科就是官方意识形态、马列主义和领袖思想,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为体制内党政部门培养人才,这种高度依赖本国体制和国情生存的大学,由于自视为无出其右的学科和专业成就,并不具有跨国界的普遍性,自然会出现在国内排名顶尖,而在国际排名不如二流大学的现象。像这类大学,为了保存体面,退出国际排名,可以理解。至于其他不是“吃体制饭”的大学,似乎无必要跟风。

关于留学生乱象问题,为什么这种现象只在中国出现,而没有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国外也有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野鸡大学”,但那是“一切向钱看”,是为了从留学生身上赚钱,并不是为了国际排名,不会做赔钱买卖。而在中国某些大学出现的留学生乱象却是“倒贴”:以超低录取标准,超高特殊待遇,不计成本,滥竽充数,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国际排名。虽然可以指责国际排名机构的指标设计有缺陷,但这种现象只在中国出现,不能说自身一点责任都没有。有缺陷的指标和钻空子行为,一方是无心之失,一方是有意为之,哪一方更应担责?

关于灰色交易问题,这是很严重的指控,涉及国际排名的公信力。不排除有某些不入流的所谓国际排名机构搞“钱名交易”,双方愿打愿挨,各取所需。但是要指控那些国际著名的、以公信力著称的排名机构也有这种不端行为,却要有具体证据,而不是语焉不详地影射,或将那些忽悠性质的所谓排名机构,与有公信力的严肃排名机构混为一谈。

世间万物都有优劣之分。体育竞赛、学生考试、评优评奖、国家GDP、哪一个没有排名?国内顶尖,固然不错,世界知名,岂不更好?因内外排名倒挂,而觉得脸上无光,其实也不是不要排名,而是觉得关起门来排名,对自己更有利罢了。

当年邓小平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推动国际交流,提出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40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和频繁。中国的大学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当代最新科技知识,依据国际大学排名的指标,优化学科建设,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这其中整体上的正面作用,不可否认。

尽管国际排名可能有不足,可能有误差,但就整体而言,就大多数大学而言,那种由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作出的国际大学排名,还是大致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实力和质量。至于少数“吃体制饭”,依赖特殊国情和意识形态学科而生存的大学,出现内外排名倒挂,毕竟属于个别现象,不应当影响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总体评价,更不能用这种个别现象,用中国某些大学出现的某种乱象和语焉不详的影射,而对之污名化。

10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口号。对于“德先生”,人们有不同认识,各国有不同解释。各持一端,相互排斥和“亮剑”,不难理解。撇开要不要“德先生”且不论,“赛先生”总还是要的,总是中外同一的。关于“赛先生”,一加一等于二,总不会因国情不同而不同,不会因国别不同而要相互“亮剑”。科学无国界,科技教育水平有高低,鼓励国际交流,鼓励竞争,力争上游,这不应该有什么疑问。

在中文语境中,用“亮剑”来称呼某种行动,是一种赞扬。大意是:敢于说“不”,敢于挑战某人某事,勇气可嘉,值得敬佩。将个别学校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行为,上升到“亮剑”高度,总觉得有些不妥。对一种关门主义,尽管个案分析,可以理解,尊重选择,但就全局而言,总不宜赞扬。否则在如此舆论导向下,其他大学和行业有样学样,今日大学向国际排名“亮剑”,明日足球向奥运比赛“亮剑”,形成一种争相亮剑,与“国际”脱钩的风气,关起门来自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岂不堪忧?这对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各行各业的国际竞争力,又有何益?

作者是中国旅美学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