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郑景祥:坚守最后的口罩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4-24 07:55
郑景祥:坚守最后的口罩

这段时日,为了公共卫生,为了控制疫情,为了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大家一起建立起来的共识,培养出的默契,以及所作的牺牲,不应该随防疫措施的放宽而被遗忘。

自冠病疫情暴发以来,很多人一直在引颈期待的,就是安全管制措施松绑的这一天。但面对来临星期二的大部分防疫措施的放宽,突然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惶恐。

在前天的记者会上,联合领导抗疫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感慨地说道:“两年的时间并不长,但感觉好像过了一辈子,因为发生了很多事,我们也一起经历了许多……如今我们离终点线更近了,但比赛还未结束,这场大流行病也远未结束。”

的确,这两年多来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从不习惯戴口罩慢慢变成看不惯身边的人不戴口罩;见面的话题从“你打了没?”到最后变成“你中了没?”

口罩、消毒液、合力追踪器、ART检测仪已经成为我们的日用品,甚至是必需品。进餐馆或商场要扫描、排队要保持安全距离、回公司前要检测,这些几乎都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习惯中。

但26日起,之前的许多防疫管制,都变成非强制性了。除了室内戴口罩的规定,几乎所有措施都放宽了。

刚开始人们或许还会有一点无所适从,但人性如流水,水总是会往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向流去,而人们在限制放宽之后,自然会倾向更方便更自在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两年多的经历并不是一场虚幻的梦,梦醒后就一切恢复正常。

卫生部长王乙康日前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对话会时说,他认为新加坡在这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不是政策和卫生措施,而是社会和人民的心态。从原以为冠病是不惜一切都得躲避的致命病毒,到如今把它当作生活中的风险之一,与之共存。

所谓心态的改变,肯定不只是对病毒的态度而已。这段时日,为了公共卫生,为了控制疫情,为了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大家一起建立起来的共识,培养出的默契,以及所作的牺牲,这些事实,这些改变,不会瞬间消失,也不应该随防疫措施的放宽而被遗忘。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付出巨大的代价所凝聚起来的共同契约要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适当地延续,是接下来大家要思考的课题。

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一段武当创始人张三丰传授徒孙张无忌太极剑法的过程很值得玩味。当他把剑招演练一遍过后,却要张无忌把所有招式忘得一干二净。因为重点从来不在于剑招,而是在剑意,当张无忌领会了剑意之后,由心而发,以意驭剑,那才是真正练成太极剑。

当然,这只是武侠故事的浪漫设想。但要如何在管制措施放宽之后,仍旧心存防疫的卫生意识,把它内化成生活习惯,这门功课却不比学太极剑容易。

没有招式的时候,剑意很快也会被遗忘。舍弃或改变剑招不难,难就难在就算没有剑招还能心存剑意。

其实,在众多防疫措施当中,戴口罩是最基本,也是很多人感触最深的。

疫情初期,政府鼓励人们若无病症,无须戴口罩。到后期经更多医学研究,才开始强制人们戴口罩。然后接踵而来的是口罩的短缺与生产问题、口罩的类别与质量,还有淡马锡基金的免费口罩分发,以及每次口罩效能的提升。

疫情暴发前,从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戴一整天的口罩。很多时候戴口罩不只是因为防疫的理由,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为了彼此的安全忍受不适戴上口罩,它象征了妥协与配合还有融入。

口罩的“罩”字还有覆盖和保护的意思。现在大部分防疫措施都放宽了,唯室内戴口罩仍没有松绑。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回到戴口罩的初心,坚守保护自己也保护周遭的人的理念。就算他日连口罩也不必戴了,我们还记得,曾经一起戴口罩抗疫的日子,曾经为彼此牺牲妥协,曾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作者是《联合早报》多媒体编辑副主任)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