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香港通关左摇右摆 说清方向才能吸引人才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31 10:09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香港明天起取消英美九国禁飞令,打齐针香港居民或持有工作签证者,入境检疫期亦缩短至7天,特区政府强调这是理顺港人返港安排,并非放宽外防输入措施,外资和工商界看法却颇不一样,认为这是香港对外通关的一步;旅游网站数据也显示,最近离境航班搜寻量急增,反映不少港人打算利用检疫期缩短外出旅行。行政长官昨天表示,政府立场是希望“同时”与大陆及海外恢复人员往来,当中先后次序“难以说明”,有关说法跟之前“首要仍是与大陆通关”又有不同。香港与大陆抑或外地通关,短中期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同时恢复往来是痴人说梦,清楚交代取舍,各界才知道如何配合,政府回避抉择,说法摇摆,看不到对吸引人才来港有何好处。

通关对象先后“难说明”  特首新说法模棱两可

疫情爆发两年多,除了个别豁免,疫情重灾地区的非港人基本无法来港,即使香港居民返港亦有限制。去年下半年,香港疫情持续清零,与大陆恢复通关在望,却因外防输入出现漏洞,引发第五波疫情。今年1月,政府收紧外防输入规定,并根据熔断机制,取消英美等9国来港航班,当地香港居民也不能返港。如今香港疫情全面沦陷,比起每天成千上万的本地新增个案,输入个案确是“微不足道”。上周初,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放宽社交措施蓝图,另亦提到4月1日起解除9国禁飞令,方便港人返港,监于Omicron发病快,抵港人士指定酒店检疫期将由14天缩短至7天。

林郑昨天重申,本港仍然坚守外防输人。不过当局的“理顺措施”,对不同人却有不同意义。部分愿意花钱周游列国的市民,盼望旅游已久,返港检疫期缩短至7天,在他们眼中是可以接受的代价,有旅游预订网站称,本港离境航班搜寻量,最近急增一倍。当局之前预料,解除禁飞令后约有2000人回港,可是如果新措施变成出外旅游门径,就是另一回事。倘若这不是措施本意,当局便应密切留意未来两周出入境及输入个案数字变化,审视措施对外防输入有否影响。去年中,欧美陆续复常放宽出入境限制,外资外商要求港府外防输入松绑,威胁撤出等说法时有所闻。新安排下,持有工作签证来港者,检疫期同为7天,加上禁飞令取消,外资及本地工商界认为这是逐步对外放宽入境限制的第一步,亦属合理。

最近大陆疫情转炽,上海需要分区分批封控,但粤深疫情已大致平息,中央重申动态清零大方针不变。人类长远必须与冠病共存,惟大陆追求的是新加坡般的“不败下共存”,而非欧美般的“惨败下共存”,以为大陆不久后也要走“惨败下共存”之路,是一厢情愿想法。观乎梁万年等大陆专家提及的共存严格条件,相信短期内,大陆抗疫策略不会有根本大变。对香港而言,这意味清零抑或共存,跟对内还是对外通关直接挂鈎,鱼与熊掌短中期不可兼得,所谓“同时与大陆及海外恢复人员往来”,不过是痴人说梦。特区政府需要抉择,阐述通关路线图,让各界有所准备,知道如何配合,然而当下政府态度,予人感觉却是暧昧不清,左摇右摆。

上周林郑才说过,与大陆通关仍是特区政府“首要工作”,昨天说法则变成“与大陆或海外通关仍然是港府重点工作”,“当中的先后次序难以说明”,相信要“逐步进行并视乎实际情况”。林郑说法模棱两可,前言后语有别,当局是否想以拖字诀静观形势变化再作决定?企图同时安抚取态不同持份者?抑或已有倾向却不想明言?各种揣测众说纷纭,唯一肯定的是,悬念愈多,各界愈希望当局早日说清楚,消除不明朗因素。

对内对外通关两难全  二择一考虑整体利益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很多业务要外国联通,但更多经济活动须与大陆进行,疫下香港情况是“两头不到岸”,通关两全其美当然最好,现实不可能,就要做选择。中国大陆是全球增长动力最强地区之一, 香港则是外商进军大陆市场的最佳平台,这是香港独特优势,非区内竞争对手可比。不少人担心,如果香港再不与外地通关,外资就会大举撤走,搬到新加坡等地,然而换个角度看,倘若香港只能连通海外、通往大陆门户作用大打折扣,对外商的整体吸引力一样会显著减弱,届时外资同样可以反问,为何不选择政治稳定、治理水平更佳的新加坡,又或直接进驻上海或深圳。

外商做生意放眼长远,不会只看眼前两三年。疫情带来的不便,短期确会令一些外资减少在港人手规模,一些较侧重日韩澳或东南亚业务的跨国企业,亦可能将亚太区总部搬离香港,可是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香港核心优势不变,疫后外商外资活动始终会逐步恢复。疫下检疫规定多,人员来往不畅,必然影响人才来港,与外地通关,当然有利吸引海外人才,可是无法与大陆通关,同样会影响大陆人才来港。不同行业对大陆或海外人才各有需要,无法一概而论。对外对内通关两难全,二择其一必有牺牲损失,政府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考虑,早日交代通关路线图,本地工商金融创科界想吸引人才来港,至少也有一个较清晰的物色方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