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北京极限收缩台独定义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26 11:10

来源:台湾《旺报》社评

二次拜习会虽然成局,但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而且两人彷彿鸡同鸭讲,拜登警告中方支持俄罗斯的后果,习近平则强调台湾问题的危险性。“台湾不是乌克兰”是两岸共识,在美中激烈博弈的现实下,台湾和乌克兰隐隐然存在对价关系。

战略模糊智慧避战

外界都注意到此次习拜会后,双方发布的官方通稿沦为各自表述,尤其是美方完全没有提及陆方通稿中多次出现的拜登“四不一无意”承诺。但可以确定一件事,无论拜登是否一字一句说出“不支持台独”,陆方都对美方近期的涉台言行强烈不满,批评拜登政府说一套做一套,实际行动与所谓“不支持台独”南辕北辙。

正如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太三所言,陆美台对台独的定义本来就不同,难免各说各话。不过,蔡政府无意改变“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不追求法理台独,美方表述“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隐含了反对台湾透过修宪、制宪、公投以追求法理独立的立场,那么为何北京还坚持认为美方“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讯号”?这里面恐怕有三个层面的讯息需要厘清。

首先,北京认为美台高层次政治互动等同于“支持台独”,如3月初拜登派遣朝野议员团访台会见蔡英文,尽管团员并非华府行政官员,也符合美台交往惯例,但这个团毫无疑问属于官方性质。其次,北京认为美方有意为台湾“正名”的动作也属于“支持台独”,如美方有意对台湾驻美代表处更名、立法要求地图正确标示台湾等,虽然这些动作都不大,但在北京眼中都是消极讯号。另外,北京认为印太战略是“亚太版北约”,台湾若以任何形式参与其中都是无法忍受的,所以习近平才会强调台湾可能会给中美关系带来“颠覆性影响”。

由此可见,陆方眼中的台独已经完全由其定义,似乎与蔡政府是否改变“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无关。只要美方支持民进党政府,那就是“支持台独”,只要美方提升台湾的政治军事地位、或支持台湾的国际空间,也是“支持台独”。换言之,当两岸之间没有九二共识时,陆方就会收紧解释权,并且按照“自己的办法”单方面解决问题。这一幕在过去几年的香港已经出现,反修例运动造成社会震荡后,泛民力量也被北京贴上“港独”标签,北京闪电祭出港版《国安法》、修改选举制度,几乎将所有非建制派阵营一网打尽,亦断绝了他们染指政治的任何希望。

扮演俄乌和平使者

台湾的情况当然与香港有本质不同,但一旦被北京单方面界定为“外部势力干预的棋子”,至于台独究竟是什么定义?“中华民国”算不算台独?台湾民众是不是都是台独?这些问题都变得既不重要,也无意义。但令人忧心的是,由于蔡政府的亲美抗中路线愈走愈远,大陆离采取所谓对台“断然措施”也就愈来愈近。在这次习拜视讯会上,习近平再一次郑重警告美方涉台言行,这些话背后的含义,美国和台湾执政者都应该听进去、听明白。

然而,相较于台海战争的危机管控属于“最坏打算”,两岸之间仍要争取“最好结果”,而且并非不可能任务。过去10年,尽管美国政府发生三次轮替,但从大战略上抽身中东、转向东亚却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两岸关系一步步从当时的互信发展演变到今天的濒临破裂,本质上是美国对中战略、全球战略转向的必然。不过,俄乌战争很可能演变为长期化僵持,华府不得不重新把精力放在欧洲,而以法德为首的欧洲也藉势寻求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中美俄欧进入四方新赛局,对大陆来说是新的战略机遇点,对两岸关系来说则是新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美方若能在台海议题上维持战略模糊,就有望获得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清晰。两岸之间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分歧,固然还是要交由时间解决,故短期内双方维持模糊空间、延续民间互动仍是明智之举。美陆会谈之后,蔡政府基于情势逐渐在小三通、两岸恢复交往等议题上松口,若两岸能在恢复民间往来上达成默契,这就是战略模糊的奥妙。

另一方面,北京调停俄乌战争的正面角色仍被国际社会期待。说到底,台湾民众还是对大陆、对统一心存疑虑和恐惧,如果大陆能够扮演和平使者的关键角色,不仅在台湾民意的形象将是极大加分,也会令困扰和迷惑台湾社会已久的“恐中牌”失灵、失效,两岸和平统一、心灵契合的远景将更加稳定。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