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陆曦:“四大公投”对国民党的审判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1-12-23 07:19

陆曦

12月18日,炒作了数月的台湾“四大公投”结果出炉,民进党守住了包括莱猪在内的所有议题。本次公投轰轰烈烈的开始,戏剧般的落幕,有如关原之战一般底定了台湾未来的政治格局。

此役锤实了国民党当下深蓝路线的失败,不仅几无可能赢得2024年的总统大选,且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大概率与最高执政权无缘。若不推翻重建,国民党将不可避免地退出台湾政治权力的中心。

此次公投,虽然国民党投入了大量的力气对其主张进行宣传,但事后看,结果并未超出两党基本盘的对决。除了核四重启,其他三个议题上,两党的得票率各自稳定,都在20%上下,民进党略优。这个得票率与他们在台湾基本盘的比例一致,加上极低的投票率和得票分布上显著的南北差异,说明本次公投少有中间选民的参与。

不同议题之间的得票率高度一致,则暗示台湾民众在投票时缺乏对政策的考量,投票行为完全由党派立场决定。

公投失败后的第一时间,国民党的自我检讨集中于技术性的问题上,如目标制定错误、内部执行不力、党中央和地方诸侯缺乏沟通、公投辩论失策等,但投票数据后隐藏的真实危机,远超过这些技术环节的错漏。

在一开始的阶段,民进党处于民调的绝对下风,其中又间杂了台中二选区罢免案的失利和林秉枢丑闻案的爆发。在不利的情况下,民进党理性地选择了紧抱基本盘的策略。虽然最后只得到20%的票数,比蔡英文2020年胜选少了400万票,但恰恰是策略选择得刚好而已。

国民党则不同,作为公投的发起方,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无差别宣传,如街讲、夜宿街道、发起公投辩论等,但票数仍在基本盘的规模之内,再一次证明了中间选民对国民党路线的抛弃:即便诸多议题关乎切身利益,普通民众也很难与深蓝团体产生共鸣,甚至选择刻意回避。

台湾社会对国民党的抛弃,绝非像朱立伦战败后一句“民主独裁政府的胜利”那般简单,根源还在于国民党自身。从内部看,抱守过时的两岸论述、刻舟求剑是主因,党内大佬的政治私心和畸形的组织架构,则紧紧绑住了中生代的手脚,使他们无法推动哪怕一丁点的改革。

路线改革不成,政党影响力不能扩张,政党式微下又被迫抱残守缺,反过来对路线改革更加抵触。这一恶性循环已有经年,结果就是国民党的支持者年龄结构老化、价值观日趋极端,整个政党走向台湾政治光谱的尾端。

本次公投的另个一潜在影响,是国民党内台派的势力会在短期内迅速抬头。作为台派门面,新北市长侯友谊对公投笃定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在扛下了公投前夕深蓝狂风暴雨般的鞭挞后,侯友谊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他出色的政治判断力。若国民党仍对2024年大选有所寄望,如何利用侯友谊的声势是关键。若能趁此机会加速政党的本土化,则国民党尚有一线生机。

至于国民党内诸多地方派系,此次公投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则相对有限。云林和花莲的投票率都不过三成五六,甚至低于全台四成的投票率。尽管整体上地方派系的同意票大于不同意票,但他们未尽全力也是事实,如宜兰县长林姿妙第一个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公投倾向,该县的公投结果也由民进党顺利拿下。

再如近期的焦点台中颜家,因罢免案消耗过大,而补选又迫在眉睫,未能在公投动员中有亮眼的表现。可保存实力的另一方面也意味损失有限:无论是台中二选区的补选,还是2022年的县市首长选举,明哲保身的做法使得国民党地方派系在未来仍有一战之力。

总之,本次公投是台湾社会对国民党当下深蓝路线的彻底否定,客观上有利于党内权力向非主流派倾斜。

加之近年来中国大陆释出的信号愈发明确,在两岸政策上彻底视国民党的深蓝路线如同弃子。对长期持有外省思维的党内主流派而言,此次公投虽遭惨败,但也算福祸相依。

若能认清现实,就此摆脱党内桎梏,完成转型,则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尚能得以延续,否则其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必将越走越急。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