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杰弗里·萨克斯:避免乌克兰和台湾出现最坏局面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1-12-23 07:19

杰弗里·萨克斯

欧亚两条危险的导火线,可能导致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爆发公开冲突。乌克兰和台湾的危机是可以解决的,但各方都必须尊重对方的合法安全利益。客观地承认这些利益,是持久缓和紧张局势的基础。

以乌克兰为例。尽管它当然有权捍卫自身的主权和安全,避免俄罗斯入侵,但它却无权在此过程中破坏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当前的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和美国过度扩张的结果。俄罗斯的越界行为在于,它于2014年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占领了乌克兰的工业腹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以及不断加深乌克兰在能源、工业原料和市场方面对它的依赖。与欧盟经济更紧密地融合,符合乌克兰的合法利益,它还与欧盟签署了联合协议。但是,克里姆林宫担心,欧盟成员国身份可能成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垫脚石。

美国同样也有过分之举。2008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政府呼吁邀请乌克兰加盟北约,这将确立北约在俄罗斯与乌克兰漫长边界上的存在。这一挑衅性提议导致美国盟友间出现了分歧,尽管如此,北约证实,乌克兰最终可能成为其成员,并指出俄罗斯对谁加入北约没有否决权。

当俄罗斯在2014年暴力吞并克里米亚时,其目的之一就是确保北约永远无法将手伸进俄罗斯的黑海海军基地及舰队。

从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本月的公开会谈记录来看,北约东扩至乌克兰仍是桌面上的议题。尽管法国和德国长期以来手握着不让乌克兰加进来的否决权,但乌克兰和北约官员都重申,加入与否的选择权在于乌克兰。此外,爱沙尼亚一名高级议员警告说,收回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权利,无异于英国在1938年对希特勒实行的绥靖政策。

然而,那些认为乌克兰有权选择自己的军事联盟的美国领导人,应该反思自己国家明确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西半球的悠久历史。

1823年的门罗主义首次表达了这一立场,这在美国对菲德尔·卡斯特罗在1959年古巴革命后,转向苏联的激烈反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称,“古巴已经作为削弱我们在拉美和世界地位的工具,而被移交给苏联。”他命令中情局制定入侵计划。结果导致了点燃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导火索的猪湾惨败(在约翰·肯尼迪担任总统期间)。

国家不能单纯地选择自己的军事联盟,因为这往往会对邻国的安全造成影响。二战后,为了避免激怒苏联,奥地利和芬兰都没有加入北约,以确保自身的独立和未来的繁荣。同样的,今天的乌克兰应该谨慎行事。

台湾问题也类似。根据“一个中国”政策的理念,台湾有权享受和平与民主,这是自尼逊和毛泽东时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石。美国警告中国不要对台湾采取任何单边军事行动是适当的,因为这将威胁到全球安全和世界经济。然而,就像乌克兰无权加入北约一样,台湾也无权从中国分裂出去。

但是,近年来,一些台湾政客在操弄着要宣布独立,而一些美国政客则在“一个中国”原则上表现得相当随意。时任总统特朗普于2016年12月开始了美国的开倒车之举,当时他说,“我完全理解‘一个中国’政策,但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一个中国’政策,除非我们与中国就其他(包括贸易)问题达成协议。”

然后,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支持台湾“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后,拜登挑衅性地邀请台湾参与本月召开的民主峰会。美国的这些行动大大加剧了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同样,那些认为台湾有权宣布独立的美国安全分析人士,应反思美国自己的历史。美国曾为分裂的合法性问题打了一场内战,最终分离主义者遭遇了失败。美国政府绝不会容忍中国在比如说加利福尼亚等地支持分离主义运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同样不会,该国在巴斯克地区和加泰罗尼亚面临真实的分裂局势)。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近宣布,对抗中国将被纳入北约未来的理念中,此举加剧了台湾地区军事升级的风险。为保护西欧免受一个现已解体的欧洲大国的入侵而建立的联盟,不应被重新定位为以美国为首的对抗亚洲大国的军事联盟。

乌克兰和台湾危机可以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和平解决。北约不应当考虑让乌克兰加入,而俄罗斯则应发誓放弃任何入侵计划。只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乌克兰就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调整其贸易政策。

同样,美国也应再次表明,它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出去,且不打算“遏制”中国,尤其是不寻求调整北约的方向。中国则应放弃对台采取单边军事行动,并重申“一国两制”原则。许多台湾人认为,在对香港实施针对行动后,这一原则正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胁。

除非各方都承认对方的合法安全利益,否则任何全球和平架构都不可能稳定和安全。大国开始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在乌克兰和台湾问题上,选择相互理解和缓和紧张局势的道路。

作者Jeffrey D. Sachs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任

英文原题:Avoiding the Worst in Ukraine and Taiwan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1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