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尹启铭:台美供应链跳不开两岸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1-12-04 09:54

作者:尹启铭

台湾经贸与大陆之间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为紧密的关系,两岸经贸更是当前带动台湾经贸成长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今年台湾前3季经济成长率6.8%,对外输出的贡献高达11个百分点,主要来自对大陆的出口成长和巨额贸易顺差。可是蔡政府上自蔡英文下至相关部会官员在谈论台湾对外经贸时,每每故意忽略大陆因素的存在,未能将整体面貌呈现出来。

日前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以电脑、笔电等各项资通讯产品为例表示:“台美合作信任关系超过30年,这样的关系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王部长可就忘了,两岸经贸关系比台美之间更为紧密,并且是台美供应链的基石和延伸,此种紧密关系则是美国所一手促成的。

1980年代初期,台湾对美国出口维持高度成长,顺差持续扩大,至1984年美国占台湾出口比重达48.8%,创历史新高。在美国庞大的政治压力下,新台币兑美元持续大幅升值,1985年为1美元兑新台币39.9元,1989年来到26.2元。由于新台币持续升值,出口产业竞争力大幅下降。1990年政府开放企业赴大陆投资,传统产业找到出海口,开始大规模外移。到了2000年代上半,电脑、笔电等资讯相关产业跟着移往大陆,构成日后台美供应链的基础。

2005年5月16日美国《商业周刊》封面故事以《台湾为何重要》为题,报道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声称若没有了台湾,全球经济就无法正常运作。该文阐述台湾资讯电子企业和美国科技大厂密切合作,美国企业掌握科技和品牌行销,台湾厂商发挥产品设计和整合制造弹性的优势,大部分制造业务则交给在大陆投资的工厂,美国、台湾、大陆三者联手实践高效率垂直分工,将新兴科技快速转化为廉宜商品、渗透全球市场,企业盈余再投入研发创新,加速科技的进步,形成高科技创新良性循环的典范。

王部长口中的电脑、笔电,以及日后的智慧手机,台商已几乎全部在大陆代工生产。到了2019年,大陆出口百大企业中,台商就有23家,出口金额占了43%,绝大多数就是资通讯产品。换言之,没有了大陆,就没有台美供应链。

由于台商在大陆投资生产,顺势牵动两岸供应链发展。2007年陆港占台湾出口40.7%,进口13.6%;2020年出口占比提升到43.9%,进口亦升至22.6%。足见两岸贸易往来远比对其他国家更为紧密。在台湾出口至陆港的货品中,半导体IC所占比重节节升高,2007~2020年间从22%增至50%,主要作为大陆资通讯电子产品组装及下游封装测试之用;自陆港进口中,IC占比则从9%增为24%。显示不仅两岸双向供应链关系已早就超越台美,在IC供应链也形成了紧密的分工连结。

藉着两岸供应链的成长,两岸货品贸易顺差逐渐扩大,2008~2015年台湾对陆港贸易顺差5845亿美元,平均每年732亿美元;蔡政府5年期间顺差达388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为776亿美元。今年1~10月对陆港顺差来到863亿美元,已和去年全年顺差866亿美元相当。由于在疫情期间台湾对大陆出口仍维持畅旺,带动台湾投资,促使近两年台湾经济成长保持亮丽表现。

展望未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即将实施。2010年大陆占亚细安10国出口比重11%,进口13%;至去年,出口比重增为16%,进口亦提升至23%。总结过去10年间亚细安对外贸易,大陆占有率从12%升至20%;未来在RECP加持下,大陆以其广大市场和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将进一步成为区域供应链中心,同时强化两岸供应链关系。

去年和今年11月两次“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谈”,供应链皆是讨论重点。但是在全球化下,供应链是跨区域、跨多国的长链,一味固执锯箭法,只谈台美供应链,漠视两岸甚至区域供应链的存在,如此做出的决策肯定是谬误的。

(作者为台湾前经建会主委、前经济部长)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