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蔡月云:贝鲁特“三毛” 心一直在流浪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10-13 07:45
蔡月云:贝鲁特“三毛” 心一直在流浪

每一份新的工作都会把她带离贝鲁特家乡,而且会越来越远。尽管她有能力漂泊到世界各地,但心总是无法歇息,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阿尤恩(Laayoune)是非洲争议地区西属撒哈拉最大的城市。台湾作家三毛曾在此(她称之为阿雍)生活,用文字记录下她的精神追求与对沙漠的热爱,写下《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经典作品,使这里成为许多读者的心灵圣地。

50年后,来自黎巴嫩的娜蒂,在同样的沙漠中漂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相比三毛主动选择在沙漠中寻找精神自由,娜蒂的选择是被现实所逼。她来到摩洛哥的沙漠,不是出于对冒险的渴望,而是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逃离战争的苦难。

娜蒂并不是普通的难民或移民,而是一名高科技人才,受聘于联合国。全球化为她提供跨国工作的机会和丰厚的收入,但经济上的成功并没有让她获得安全感,反而加剧她在家庭与职业、故乡与漂泊中的撕裂和孤独感。

为了把两个孩子、母亲和妹妹从战火纷飞的黎巴嫩解救出来,她需要优渥的收入。毅然离开有外遇的丈夫,她选择到一般科技人才不愿意去的地方工作,先到伊拉克,再来到西属撒哈拉。

刚到阿尤恩时,娜蒂遇上了冠病疫情,因封锁政策,她困在租来的小房子里一年多。与母亲通讯时,她总是报喜不报忧,母亲也总是说:“我们这里很好”。即使黎巴嫩已经遭到以色列攻击,母女俩都不想捅破这层脆弱的平静。她们用善意的谎言维系着彼此的安全感,明知现实残酷,却依然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丝心安的空间。

对家乡的牵挂成了娜蒂的精神支柱。当我告诉她,三毛曾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一段坚韧而充实的岁月时,娜蒂微笑着说:“我也要有三毛的精神”,不管黄沙滚滚的岁月有多辛苦,都要从容面对命运的挑战。

全球化给娜蒂带来职业发展机会,但稳定性并没有获得保障。高科技人才的工作不少是合同制,每当合同将到期时,娜蒂都会感到不安。她意识到,每一份新的工作都会把她带离贝鲁特家乡,而且会越来越远。尽管她有能力漂泊到世界各地,但心总是无法歇息,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的流浪,是身躯的流浪,而娜蒂的流浪,一直是心灵的流浪。

贝鲁特曾被誉为“中东巴黎”,但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政治动荡与经济崩溃迫使高技能人才在全球化的版图中寻找出路。无论他们走多远,家乡的苦难始终将他们牢牢牵绊。全球化并不能通过技术与资本的流动来弥合他们内心的伤口,也没有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归属感。

全球化看似为高技能人才创造无数机遇,但往往也要他们承受一些情感代价——跨国迁移中的孤独与无奈。战争加剧了来自战火地区家庭的情感撕裂。

娜蒂,作为贝鲁特的“三毛”,还在沙漠中寻找归属感。她的故事展现了无数人在战争和冲突中背井离乡、漂泊无依的困境。她并非孤立的个例,而是千千万万被迫离开家园的人的缩影。

尽管我们无法轻易改变战争与冲突的现实,但可以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关怀,关注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

娜蒂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战争与政治立场如何深刻影响个人的命运。无论战争的背后有何种政治理由,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永远都是无辜的牺牲品。每一个像娜蒂这样的漂泊者,背负着沉重的创伤,试图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开始。战争摧毁的不仅是城市和家园,还有无数个体的尊严与安全感。

社会必须意识到,任何政治立场都不能凌驾于个体的生存与人性尊严之上。我们无法彻底改变战争所带来的创痛,但可以通过关怀和支持,帮助那些因战火流浪的人找到新的归属感。

正如娜蒂的经历所展现的,漂泊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被迫的命运。通过包容与支持,我们可以为这些流浪者提供重拾尊严的机会,也让社会在动荡的时代中,朝着更加和平与和谐的方向迈进。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评论员)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