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意味着什么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9-05 14:25

近日,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时,则该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此前,多个权威机构曾预测,我国2025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今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预想中还要更快一些。

究其原因,一是,“濒老”人群规模大,1962年至1968年,是1949年以来我国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人口出生率高达40‰,7年间共出生1.9亿人。如今,这个年龄段的人陆续步入花甲之年,客观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二来,近些年生育率持续走低,此消彼长,也迅速抬升了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我国的老龄化,还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比如基数非常大,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老年人数量接近3亿。再如增速非常快,相关研究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6年,英国45年,而我国只用了约25年。

另外,应对老龄化可供参考的历史经验不多。目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大多都是发达国家,且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之时就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人均国民收入相对较低,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地区差异大,这就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大的方面看,老龄化进度加快,直接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迅速变化,退休人员大量增加,从而促使医疗保险、养老金等公共支出快速增长,这势必会倒逼一系列的机制改革。

具体来说,各方面的养老服务都要提速提质、扩规增效。比如,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病床使用率较低的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或改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不仅要把养老院、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等机构办起来,还要办好。

应对老龄化,也不只是某个行业、某个部门要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上,也要积极营造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不断完善公共场所和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尤其是,在线上服务大规模取代线下服务的时代,一方面要为老年人留存必要的线下窗口,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优化网络应用的老年模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当然,老年消费市场和老龄产业将创造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机遇。因此,政府部门在做好应对的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夕阳红”。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