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回归因材施教初衷的教育政策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8-22 07:45
社论:回归因材施教初衷的教育政策

黄循财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推行了40年的小学高才教育计划,将进行“重大的改变”。目前,在九所小学实行的高才教育计划将扩大,让每所小学可通过学校的学习项目,栽培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意味着获选进入高才教育计划的小三生,无须在小四时转到九所开办高才班课程的小学就读。

他说,新加坡在推行高才教育计划过程中,吸取实用的经验,间中也做出调整。在2004年,教育部调整了中学的高才教育计划,但小学的计划维持不变。如今,计划已推出40年,他认为是时候作出调整。

教育部指出,新计划能让更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各自的小学就读,无须转校。在新模式下,每届约10%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各自校内上增益课,比目前每届约7%来得多。这相当于每年3万多名小学生中,大约3000多人将有机会接受高才教育。

一部分能力更高的学生,将在放学后到附近的学校参加课后增益课程,进一步培养他们有优势和兴趣的科目。目前,每届只有1%的学生,获选加入高才教育计划,到九所开办高才班学校就读。在新模式下,到其他学校参加课后增益课程的高才生,相信会更多。

其次,新模式改变遴选高能力学生的方式。目前,学生在小三时须通过两轮标准测试,并在小四那年进入高才教育班。在新模式下,学校只进行一轮测试,筛选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根据他们的观察和评估,遴选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校内增益课程。此外,学生从小四至小六都有机会参与符合自己强项的增益项目。

教育部长陈振声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新模式更具包容性,学生无须因为只有一次遴选机会而过度准备。此外,有某方面强项的学生,不会因为其他科目较弱而无缘接受高才教育。

高才教育计划的重新设置,反映第四代领袖的治国与教育理念。黄循财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指出:“不论任何起跑点,我们会协助所有人学习、发展和成长,实现每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高才教育计划的扩大以及灵活的遴选标准,有助于降低精英主义的色彩。第四代领袖多次强调,国人必须扩大“成功“的定义,不能让一纸文凭或一考定终身。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资质与潜能,能在新加坡发挥所长。

在国庆群众大会上,黄总理以他出自邻里学校为例指出,在新加坡,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不过,他坦言,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即使他以个人的经验为例指出,邻里学校造就了他,但家长认为他是例外。对他们而言,上对的学校非常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新加坡社会,家长希望儿女获得最好的教育,攀升社会流动的阶梯,并挤入精英的行列。不少家长对儿女教育作出巨大的投入与努力,费尽心思为他们争取进入名校,并送他们到补习学校恶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颠覆教育政策的初衷。

高才教育计划的宗旨,是要因材施教,让学子各自发挥最大的潜能。然而,对不少家长而言,高才教育计划是通往名校的途径之一。有些在小一甚至幼儿园开始,便将孩子送进补习学校,为小三的遴选测试备考。揠苗助长的补习犹如军备竞赛,没完没了,使家长及幼童承受巨大的压力。

新加坡目前有足够的资源,在所有的小学为能力较强的学生量身定制增益课程,以发挥他们的潜能。但过去的经验显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怕输攀比的心理,往往扭曲政策的原意。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家长。要确保制度的执行体现政策的目标,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文凭的价值以及“行行出状元”的概念,都必须作出全盘的调整。这需要时间,如果社会确实实现行行出状元的理想,相信假以时日,随着“成功”定义的扩大,家长的心态也会改变。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