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春安:马国难摆脱族群政治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23 07:45

马国新古毛补选已经落幕,尽管希盟民行党的候选人彭小桃以1万4000票当选,多数票为3869票,但选后分析,打的仍然是“族群政治”。国盟强调派马来候选人上阵,并且攻击彭小桃为“华小生”身份,族群政治的意味浓厚。民行党见招拆招,指华小生并非原罪,独中生一样对国家做出贡献。这岂非也陷入族群政治的窠臼?

时至今日,纵观全球,族群政治所引发的族群冲突,乃是全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非洲卢旺达大屠杀、以哈战乱、俄国入侵乌克兰(源自于克里米亚被俄国吞并),基本上都是族群冲突的一环。因而摆在马国人面前的有两道问题:一、为什么引发族群冲突?二、面对冲突,该如何回应?

因此,先了解什么是族群政治尤为重要。

马国的族群政治,是如何形成的?从1957年独立建国就开始了,三大民族各有代表性政党,巫统代表马来人、马华代表华人、国大党代表印度人。三党分享政权与政治资源,看来和谐共处,相安无事。但因巫统的强势,仗着土著特权为所欲为,渐渐便失衡了,巫统是老大,马华、国大党都沦为小弟。

对东南亚后殖民的族群政治,“现代论”的学者看法却是乐观的。他们相信,随着迈入后殖民的社会发展,工业化、市场化,以及先进通讯,人们会因为知识增加而融入现代社会。这种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们对族群认同的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国家认同。

这种理想化的现象并未发生,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原生论”。一些人认为,对自己族群的认同是一种基于血缘纽带原生情感依附(包括宗教),它不会轻易地在现代化中消失。

关键原来在精英身上。研究族群政治的学者认为,政治精英的煽动是族群形成对立,并可能导向冲突的原因。这一点,正好说中了五一三种族冲突的根源。学者进一步论证,政治精英很狡猾,他们可能夸大历史矛盾,煽动族群的不满,以获得更多的选票支持,并实现政治权力的上升,从中捞取政治红利。

撇开巫统不说,国盟所奉行的,严格来说也是一种“族群政治”。

“原生论”所指的“族群是血缘纽带的原生情感依附(宗教)”,完全可以套用在他们身上。至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通讯,并未弱化族群政治,也没能为绿潮四州带来任何改变,为何会如此呢?

较为显著不同的是吉兰丹、登嘉楼,他们采取的是封闭式经济,旅游业不兴,现代化的步伐几乎停滞,禁赌、禁酒、禁戏院、禁演唱会。大量的宗教学校、幼儿园的洗脑教育,也与中央的统一基础教育脱节。这又怎么可能使得“族群政治”弱化呢?

以上的分析,只是一鳞片爪,固然从中可窥探出马国族群政治的强势与顽强的一面,但人们真的束手无策,只能节节败退吗?那些常喊“拥抱多元”者,倡导族群和谐者,是不应该回避责任了。毕竟,导向多元,强调族群和谐,就是弱化族群政治的开始,可能举步维艰,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作者是本地写作人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