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严孟达:品味新加坡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4-14 07:45
严孟达:品味新加坡

建筑与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躯壳,如何赋予躯壳灵魂,是城市发展不断面对的挑战,保留与重新发展是一个没有停止过的公众议题。

最近新加坡天气很热,网上的新加坡也热得很。

在网络视频世界(包括YouTube和中国的多个社媒平台),似乎出现了一股“新加坡热”。这些不只是反映表面现象的“风光片”,而是带有一些纪录片价值,制作者不少是网红级,拥有不少粉丝。

出现在视频中的新加坡不再只是一些熟口熟脸的打卡景点,如滨海南一带的金沙酒店、滨海湾花园、观景轮、鱼尾狮、滨海艺术中心,以及星耀樟宜、牛车水、东海岸公园等等,我们还可以在不少外人手机镜头下看到小印度、甘榜格南的马来风味和中东风的街景、加东的娘惹文化老建筑,甚至一些组屋区内邻里动态、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的小贩中心、长长的走廊,以及地铁车站和巴士站,对外国游客都具有一定的惊奇因素。

也许是新、中两国互相免签,以及美国歌舞天后泰勒丝来新演出轰动效益的余波,引来更多中国、东南亚和西方的游客,新加坡在网上曝光率暴升,还有不少叫人惊艳的镜头。其中,赞叹者多,负面批评亦有之,好话听了不必飘飘然,坏话也不妨听听。

一名台湾网红的视频关注到许多细节,如巴士停靠车站时,司机见到有坐电动轮椅的搭客上车或下车,都会离开驾驶座位,走到车后开门处放下一块铁板,方便坐轮椅者上下巴士。其实,在我个人印象中,台湾公交服务对残障人士的照顾也是很贴心的。

日前,我在地铁月台等车时,忽见一名地铁站员工把一名坐轮椅者引到一个等候点,原来从那个点上车,能准确对接车厢内供轮椅停靠的空间。

公共设施和公共交通在不断追求智能化,服务中包含高度人文关怀,对正在加速老龄化的社会是不可或缺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经济起飞广受世界注意的时候,在国际上给人的形象则是沉闷、无趣,这个岛国充其量只是个游乐园而已。

然而,新加坡接待的外来游客却每年大幅度增加,主要是托国际航空枢纽、新航和樟宜机场为新加坡打响名堂之福。新加坡的经济成就远远超过一个小岛国的规模,原因何在,引起外人的好奇,因此想来看看的普通游客和专家学者络绎不绝。

今天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形象口碑不错,最新公布的“全球智能城市调查”,在142个城市中,新加坡居苏黎世、奥斯陆、堪培拉、日内瓦等世界名都之后排第五,亚洲之冠,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亚洲城市。

尽管在不同的国际排名中,经常与西方世界名都平起平坐,新加坡已经算得上是个“世界名都”吗?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世界名都不只是一座现代都会而已,也必须具备深厚结实的历史和文化底子。我们这座城市有吗?

曾经担任过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首席建筑师和执行官,为新加坡公共组屋发展和城市重建作出巨大贡献的刘太格,在最新一期《源》双月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发表的《塑造新加坡华族文化》一文中说,他“深爱中国文化多方面的特色和优点”,这对他在1969年至1992年期间为新加坡政府作规划的手法有所影响。他不允许自己只追求欧式建筑,而要求自己了解热带气候的建筑的需求和特色,并对多元民族的城市环境文化的尊重和思考。因此,我们保留了华人的牛车水街区和老建筑区、马来人的甘榜格南、印度人的小印度等等。他说,加东区的娘惹老建筑也十分精彩。

从公务岗位退下之后,在中国多个城市参与城市规划的刘太格扩大了他发挥才华的天地,他归功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因此,他希望华族新加坡人有必要把中英文的对话与写作能力,提升到世界水平,同时又对中国文化、历史、英雄人物、成语都有相当深度的认识。因为提高语言水平有助于深度的思考能力;成语有助于语言表达,有助于行为、思维、工作和人生态度的塑造。

一生塑造现代化城市的建筑师,晚年对塑造现代人的灵魂有深切的体会。

建筑与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躯壳,如何赋予躯壳灵魂,是城市发展不断面对的挑战,保留与重新发展是一个没有停止过的公众议题。

前部长杨荣文在1990年新加坡文化奖颁奖礼上发表的演讲,强调“文化艺术事关众人”的看法,直到今天还是切合时宜。他说:“有钱能买到物品,但只有钱,却换不来品味,品味须要培养,或许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还要有孕育品味的社会土壤。”杨荣文这一番话,对今天仍在不断努力提升国际形象的新加坡,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新加坡的多元美食是一个卖点,一种品味,也是一种文化;远来是客,游客来到这里有美食可品味,才对得起他们。

但是,我们不只是让四方游客到此走马看花,吃喝购物而已,也让他们能够品味新加坡在各方面的细致和用心,感受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此,新加坡才配得上“世界名都”。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