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实况报道:他们是离太空梦最近的新加坡人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2-04 09:10
实况报道:他们是离太空梦最近的新加坡人

月球能不能住人?太空有没有边际?这些是许多人从小都有的疑问,然后带着满满的热情与好奇心,抬头仰望夜空,幻想着能如何探索星辰大海。但当大部分人都仅停留在做梦的阶段,有三名新加坡人已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里工作,默默追逐着他们的太空梦想。

当别人问杨丽霞她从事什么工作时,她的回答是:“我在研究月球到底适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

插图/ 卢芳楷

33岁的杨丽霞并不是在开玩笑,也没有夸大。两年前,杨丽霞加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博士后项目担任研究员,研究50多年前阿波罗任务收集的月球土壤样本。为支持阿耳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me),NASA正在重新探索月球成为人类殖民地的可能性,而丽霞目前参与的研究实验,正是在尝试了解月球环境的宜居程度。

“我相信太空领域的探索是人类正在努力实现的事情中,最激动人心、最大胆和最困难的一件事。”

成立于1959年的戈达德太空航天中心是NASA最主要的研究中心。作为NASA的首个太空飞行中心,那里是美国最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组织的所在地。科学家们在太空飞行中心里建造航天器、仪器和新技术来研究地球、太阳、太阳系和宇宙。

1969年,当人类首次登陆月球时,戈达德航天中心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戈达德航天中心同时还是美国国立航天数据中心,管理美国宇航局全部太空飞行跟踪网,指导运载火箭的发射活动,并管理哈勃太空望远镜等。

在NASA成立的50多年里,它在科学和技术上的突破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不少的发明和发现已运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日使用的滤水系统、红外线温度计、无线电器工具,甚至是婴儿奶粉、食品速冻技术等全都来自于NASA。

虽然戈达德航天中心聘有1万人,但杨丽霞到中心上班的第一周,就“意外地”碰到了另外一名也在航天中心里工作的新加坡人傅港凯。

因一次烫伤偶遇“老乡”

杨丽霞回忆起与傅港凯偶遇的情景,她有天在泡茶时,不小心被热水烫伤,于是走出茶水间,想找医药箱敷药。这时正好听见走廊另外一间办公室外有人在聊天,其中一人的口音,让丽霞感觉熟悉又亲切。原来,那个办公室里,竟然坐着一名同样来自新加坡的科学家。

这名口音亲切的新加坡人,正是傅港凯。他在2018年加入NASA,主要从事太空气象方面的研究,例如太空天气和太阳与太空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他研究上所收集到的重要知识,可以用来维持卫星的位置并帮助卫星抵御太阳风暴的干扰。

杨丽霞说:“在美国能碰到新加坡同胞就已属幸运,特别在太空宇航领域更是罕见。”

这一场被烫伤的小意外,让两个新加坡人相遇相识,成为朋友。35岁的傅港凯到美国留学和工作了14年,他在加入NASA后,很希望找到跟自己有相似工作背景的新加坡人,建立一个社群,但在太空宇航研究领域里,亚裔多来自中、日、韩等地,东南亚人很少见,新加坡人也是。

傅港凯在三年前,通过用英文姓氏拼音相认的方式,在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会议中,注意到了姓氏为“Ng”的黄威祥。傅港凯说:“其他地区的华人姓氏一般不会用Ng这个英文拼音。因此,我当下就猜测他是新加坡或马来西亚华人。”

果不其然,黄威祥是新加坡人,刚完成博士课程并将在联盟会议结束后不久加入戈达德。目前,他在NASA从事对地球磁层中等离子体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名在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工作的新加坡人:杨丽霞(左起)、黄威祥和傅港凯。

除了已知道的这两名新加坡人,傅港凯并不知道总人数超过17万的NASA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新加坡人。港凯说,如果还有其他新加坡人,他非常希望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

进入NASA就像实现与当选总统般遥远梦想

询及是否喜欢在NASA的工作时,杨丽霞和傅港凯都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正在从事着自己的梦想职业。

杨丽霞热爱在NASA的工作,她最大的满足感是有机会做许多从来没有人类研究过的实验,这份工作能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做出崭新的贡献。她也希望自己未来有机会能参与一次太空任务。

问她是否从小就有个太空梦,杨丽霞说,其实没有。尽管她从小非常喜欢阅读科幻小说,对浩瀚的宇宙总觉得很好奇,但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到NASA从事研究工作。

从小学、中学到高中都在莱佛士体系的学校读书的杨丽霞甚至认为,进入NASA与当选为一国总统或成为太空人一样遥远。她说:“尽管我非常喜欢太空和宇航,但我并没有积极地去追求它,因为我总觉得它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完成A水准考试后,杨丽霞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物理。她原本学习的是凝聚态物理,后来才转而研究太空物理。在她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科罗拉多大学的胡拉伊教授(Mihály Horányi)合作进行科罗拉多太阳风实验(CSWE),研究太阳风等离子体与行星表面和宇宙尘埃的相互作用。

当她的博士导师鼓励她申请NASA博士后项目时,杨丽霞原本以为机会非常渺茫,没想到自己能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由NASA总部直接资助的博士后项目,进入NASA的戈达德航天中心。目前她主要通过各种实验和研究去了解月球是否适合生存,从而了解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在NASA的新加坡科学家杨丽霞负责研究月球的宜居程度,包括分析50多年前阿波罗任务收集回来的月球土壤样本。(受访者提供)

同样的,傅港凯虽然在服完兵役后就到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攻读天文学并完成博士学位,但他也从未想过有机会到NASA工作。

当年本地缺乏相关课程 毅然决定出国修读天文学

傅港凯说,自己是来自邻里学校的普通孩子,读安德逊中学时就开始非常喜欢科学。升上国家初级学院,他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学会活动后,更是对星辰大海产生无限的向往。

傅港凯回忆说,当他申请大学学位时,新加坡鲜少有可以修读天文学方面的课程,只有一个天体物理学副修专业。他也不了解,修读天文学后可以有哪些出路。原本已被南洋理工大学工程系录取的他,最终决定出国追逐自己最喜欢的天文梦。

这个决定,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当年新加坡很少有人修读天文学,傅港凯和父母亲也不知道可以到哪所学校进修。于是他的母亲陪着他,四处收集资料,了解可以报读的大学课程。 最终,他进入了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修读物理与天文学。

傅港凯来自一个普通的新加坡家庭,从小居住在政府组屋。父母做小生意养大三个儿子。正因为傅港凯明白父母供他到美国完成学业不容易,因此他到了美国后,更是发愤图强,把原本需要四年完成的课程争取在两年半修完,节省学费和开支。

“我真的很感激父母支持我的梦想。他们没有让我去修读毕业后能够保障工作的工程系,而是鼓励我要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 

拟促成本地大学生到NASA参与交流计划

自己有机会做着心目中的梦想职业,傅港凯和杨丽霞也希望看到更多年轻新加坡学生能像他们一样。他们计划联系新加坡几所高等学府,促成学生到NASA进行交流交换活动,让在籍新加坡学生有机会亲身了解在NASA的工作环境和研究的项目,也让他们了解通往NASA的途径。

傅港凯指出,如今的新加坡与十几年前大不相同,想要往太空行业发展的本地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都开办由航天科技与产业发展办事处(Office for Spa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简称OSTIn)资助的卫星研究组。新加坡在2022年签署了阿耳忒弥斯协定,与各国合作进一步推动新加坡在太空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加坡近年也出现不少太空技术起步公司。

NASA不直接雇用外国人 但可通过各种研究项目加入

“在求学时,从没听说过有新加坡人从事太空领域工作,我也不了解有什么途径能往航天事业发展。” 因此,当傅港凯提议在NASA和新加坡大学之间推展交流项目时,杨丽霞马上表示支持。她笑着说:“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新加坡人参与到太空研究的领域,为太空探索做出贡献。”

傅港凯(右)和杨丽霞希望看到更多年轻新加坡学生能像他们一样,进入太空科学领域。他们计划促成新加坡高等学府的学生到NASA去进行交流交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了解在NASA的工作环境和研究的项目。(受访者提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属于美国政府的联邦机构,它不能直接雇用非美国籍的人担任公务员。不过,外籍人士却能通过各种附属的项目计划和途径,直接参与NASA的项目。

傅港凯和黄威祥就分别在与华盛顿地区的大学合作的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和探索中心 II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II ,简称CRESST II)和“Partnership for Heliophysics and Space Environment Research”(简称PHaSER)两个研究项目下受聘,到戈达德工作。

对于那些有志于进入宇航事业或到NASA工作的人,杨丽霞认为没有固定的道路可走,最重要的是追随自己对科学的热情。在NASA工作的除了科学家,也有从事科学写作的写手或平面设计师等,因此并不一定只有修读理科的学生才有机会到NASA工作。

傅港凯也指出,其实美国提供不少奖学金给在当地求学的外国人申请,例如CRESST II提供的奖学金。

除了自己做研究,傅港凯也负责辅导博士生做研究。多年来,他带过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期待有朝一日也有机会指导新加坡学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目前提供八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课程,其中包括实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体探索等课程,教导天文观测、处理和分析天文数据等。除这些课程,还开设了天文学辅修课程、气象学与气候科学辅修课程以及天体物理学专业课程。

若有志在太空科学领域发展,国大理学院物理系田逸辉副教授建议学生考虑攻读物理学专业,同时须掌握好数学,因为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想朝这方面发展的学生应具备足够的数学、计算机编程和编码能力。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