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纪赟:台湾大选揭示的问题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1-19 07:45

台湾大选结果不出主流预测之外,民进党赖清德当选,国民党侯友宜变天无力。在蔡英文执政两届后因内政问题不断的情况下,“下架民进党”依然是南柯一梦。国民党不但没能咸鱼翻身,伴随而来的却是民众党柯文哲的崛起。

柯文哲的崛起,很多人认为是伤害了蓝营,但至少这届选举则是分化了绿营的选民基础。对比这两届大选的数据就很明显,上届大选蔡英文得票率为57.13%,此次赖清德得票率为40.05%,滑坡之大令人心惊。蓝营上届韩国瑜得票率38.61%,本届侯友宜得票率33.49%,退步并不大。

对于蓝营而言,这至少表明三点:第一,国民党的基本盘还在;第二,由于并非执政党,这届蔡执政的内政外交问题自然不会影响对蓝营的风评,但如果未来蓝营上台,就未必能如此躺赢了;第三,致命的一点就是,即使台湾民众对绿营不满,但却并未自然转化为对蓝营的支持。这对于蓝营的未来是一个重大隐患。

选举方针游移不定

除此之外,蓝营的领导层内讧问题依然如故。上届大选时,郭台铭就因在国民党党内初选败选,愤而痛斥“台湾人民不会认同如此迂腐的政党”。此次参选人之争,也很早就使国民党陷入内耗。在整个选举过程中,无论是候选人侯友宜与郭台铭,还是党内大老朱立伦与韩国瑜,都个个同床异梦、心怀异志。反观绿营虽也有派系,但每到大选时,往往能够迅速达成一致对外的共识。至于“一人党”的柯文哲,自然不会有百年老店国民党这样严重的派系分裂问题。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选举方针游移不定,最终导致蓝白整合的彻底失败。

蓝营领导层根本没有认识到选择与白整合,是利大于弊。这不但可以顺利实现政党轮替,还可以通过合理操作来慢慢消化部分白营支持者。但就白营而言则非如此,白选择与蓝整合,则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对白营未来而言将是重大失策。即使如此,蓝营却在白营同意商讨之后没有做足够让步,失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对绿营而言,此次大选也至少表明三点:第一,非常明显,台湾民众对本届政府并不满意。第二,台湾内政可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大选的主导因素,台陆关系的重要性正在逐渐淡化。学者陆曦在《台湾终于走向世代对决》中提到,这是由于“传统的统独对立逐渐让位于家庭内的世代差异”。我的补充意见则是,任何处于割裂状态的地域,在地化与本土化倾向,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第三,民进党被分走的选票相信多流入白营,而且可能多为年轻人选票。因此,如何获取年轻选民信任,直接向白营学习,甚至谋求与白营合作,而非一味针对与斗争,将是绿营未来的一个可能议题。

除此之外,蔡执政期间的相对民意滑坡,也依然是重要的症结。自蔡英文2016年当选之后,马上就因一系列新政而导致2018年九合一选举大崩盘。第二任之后,这种情况再次发生,2022年九合一再次重演大败,直接导致蔡辞去党主席一职。蔡两次执政的同样遭遇,固然跟绿营偏左路线引起台湾传统右翼保守势力的反弹有关,但经济民生等内政问题失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方制衡

因此,如何在未来一届政府中获取更多民意支持,将是赖执政的重大挑战。尤其是考虑到绿营现在立法院席位输给蓝营,也就只能以跛脚来勉强支撑,这就注定赖执政期间要远比蔡执政期间更为艰难。

总体而言,我们还发现一个重要趋势,即台湾过去的两党政治真正变成三方制衡(过去的新党不能算)。这种局面与过去的极化政治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除了两党政治的争锋相对,以及执政与政治治理本身的能力之外,还开始有了政党间操作的能力因素掺入。此次大选之后,台湾正式进入更为复杂的党派间实力博弈、协商合作与利益交换的时代。政党间的纵横捭阖手段,将同样考验蓝绿白营领袖的政治智慧。因为民意少数派政党想要执政,并且想要有效执政,就必须与其他党派联合协作。这可能成为未来台湾政党政治的常态。

像这次蓝白之间的政治合作失误,无论是对蓝还是对白而言,都将是今后不能再犯的错误。在未来的大选中,与其他党派的利益置换能力,尤其是在选情胶着的情况下,就极具重要性。因此,无论绿营与蓝营如何应对来自白营的挑战,这种妥协与合作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这些政党未来的发展。

无论如何,民主社会的好处正在于选民有投票选择权。虽然台湾政坛以后注定要更为纷乱,但这也正是一种快乐的烦恼与正常社会应有的样貌。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宗教研究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