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石南:全球化算力中心的新加坡机遇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2-01 09:10

拜登政府月前发布了新的晶片出口管制措施,这份长达200多页的文件进一步扩大对高性能晶片出口的限制范围,更新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使美国希望遏制的国家更难获得这些关键技术。

这一调整正是全球晶片产业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对高性能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两者似乎同步加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须要深思:当高性能计算逐渐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并进一步转变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时,新加坡该如何定位自己,抓住其中机遇?

全球化高算力中心的价值所在

在自由市场框架下,算力资源的分配原本应遵循市场规律,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理论上,这种分配和配置应该是“全域最优”的。然而,在全球晶片竞争的大背景下,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扭曲了市场规律。由于高算力的实现依赖于高性能晶片,而这些晶片的出口受限,因此即便是需求巨大的地区,也可能无法建立有效的高算力供应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算力需求的外溢。

中国券商国盛证券曾在今年2月发布题为《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的研究报告,指出GPT-3量级的模型,单次训练成本约为140万美元(约187万新元)。规模更大的大语言模型单次训练成本在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正在研发和已投入使用的与ChatGPT量级相当的大模型,在全球不少于50个,正在研发中的与特斯拉水平相当的自动驾驶模型,全球不少于120个。此外还有更多规模较小,主要用于超算、生物医药、生命科技等其他垂直领域的AI模型须要训练。由于没有确切数据,业内人士预估全球此类模型的数量数以万计。根据估计,每年AI模型的训练费用支出,不会低于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区间。更关键的是,不断迭代升级导致这笔花费是稳定而持续的。

AI模型训练需要算力,算力来自于高性能晶片。这些正在研发或已投入使用并在不断迭代的AI模型产品,有一定比例分布在受美国晶片管制措施限制的地区。高性能晶片受限后,算力也受限,存在难以满足不断增加训练需求的可能,这可能会诱发训练需求外溢。新加坡若能从中分一杯羹,价值稳定而巨大。

AI引领新一轮技术爆炸后,算力将成为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上游资源”。新加坡若能抓住时机,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算力中心,将在地区和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科技和研发领域的国际投资,也有利于提高国家影响力,尤其有助于加强在亚洲科技竞争的实力,和确立区域领导力。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全球经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拥有更大话语权;二、一旦成为全球算力中心,新加坡的安全就是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新加坡国家安全将得到更大保护;三、全球稳定的算力需求,将为新加坡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新加坡通过贸易全球化与美国等重要经济体保持良好关系,被视为“重要伙伴”,因此高算力晶片的获取并不受限。新加坡法律体系健全,法治水平和工作效率更高,治理措施的落实效果也很明显。一旦将高算力中心作为国策,政府能调动的资源和工作效率,要高于亚洲其他国家所能达到的效果。

此外,新加坡具备更开放包容和多元化的文化传统。在过去海上贸易和当代全球化过程中,新加坡扮演的角色都是高水平贸易服务的提供者。这使得本地意识形态桎梏较少,先进、优秀的文化能够迅速在本地融合生根并发展,形成独特而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国际高算力中心与高度全球化的晶片产业链特征一致,需要生产要素、人才、客户在全球的流动和配置,多元化的文化基因有利于这些元素迅速融入本地文化。

政府应该怎么做?

高算力中心依托高性能晶片的稳定供应,在当前国际格局下,新加坡政府的作为影响重大。一方面大量采购高性能晶片需要巨额资金,单纯市场筹集资金需要一定过程且不确定性强。政府牵头或政府资本介入提供必要帮助,有利于迅速实现目标。目前,日本、韩国、印度等国企业,部分已开始承揽他国AI模型训练的业务,但没有政府统筹。或者说,在这些国家政治制度下,政府无法统筹,导致发展速度较慢。新加坡若能发挥政治体制优势,由政府统筹或支持引导,将具备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晶片日趋与国际政治紧密捆绑,稳定的高性能晶片供应,须要有稳定的外交关系和国际秩序作为保障。这一点只能由政府承担。

当然也应该对新加坡的不利条件有清醒认识。例如高算力通常对电力有较高需求,如何在能源方面做好保障值得提前思索。可以先行对周边国家的能源价格进行前期调研,充分论证从周边国家引入廉价电力的可能性,并通过深入沟通,尝试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高算力中心的电力供应获得保障。

新加坡建国以来一直是全球化受益者,当新一轮技术革命酝酿之时,区域、国际算力中心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既事关未来的国力构建,也关系到民众的生活福祉。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作者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MPAM硕士项目学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