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社:改革开放45年“出青”的中国
如果说,当年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只是对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语境下的、带有意识形态思辨色彩的争论,而今的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话题,却多少带有出青后的改革开放,将继续迈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路径是何方的命题。
12月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纪念日。按照官方“逢十大庆”的约定俗成,可能不会再用大型展览和开纪念会的方式去纪念这个时点,但从又过去五年的经历看,依然值得探究。
45岁对一个壮年的人而言,是刚可以退出青年这一群体的年龄——就像中国拥有众多会员的工会、共青团和妇女联合会等一样,处于党政下面的群团组织外(按官方排序称之为党、政、工、团、妇),还有一个中国青年联合会,也作为一个群团组织。按官方目前界定,45岁前依然属于青年,即将迎来的改革开放45周年,是否也预示着改开已经走出探索阶段,迈入成熟阶段,并且在经济领域以外,在人文进步上也取得与之相匹配的改革成效呢?
正是在纪念深圳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我在《联合早报》也刊文《后三十年完善民智》(2020年11月5日言论版),说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或说经济发展后,应当在民智的塑造上有所作为与突破。五年过去了,当下的中国,是否在完善民智方面有所进步;或者说,在衡量民智的分期方面,是否也能如过了45岁,就不属于青年范畴,应当“出青”了呢?
的确,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大增,继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美元(约1万3500新元);2020年,GDP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约18.65万亿新元),并且成为疫情严重时期,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这连续三年的三组数字,凸显在改革开放40年后,依然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劲头,可赞可叹。
按清朝著名政治家黄遵宪在其《纪事》诗之八中所述的:“民智益发扬,国富乃倍蓰”,如果按逻辑关系来理解,也就是说,国家有数倍的富裕,民智可以开化,并且“益发扬”——这和《管子》中所述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出一辙,都是说人民富裕以后,社会自然而然会实现民智开化,并且“知荣辱”。结合这几年中国的现状,果真如此吗?
2019年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后,当年年底,武汉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至2020年初开始蔓延全中国,并且后来全球各地也相继出现疫情。这是百年来全球所遭遇的最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虽说中国在三年抗疫中取得了不凡成绩,并且为全球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正是在这三年里,前述拙文中所引用的,孙中山所寄希望的“民风丕丕”的夙愿并没有完全实现。不仅如此,随着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加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免带有为摆脱其后果所具有的孤军奋战,乃至于“冒进”的痕迹。虽说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但它对人们的经济思想、社会举措和心智遏制,都有显而易见的影响。
据统计,这些年来,许多跨国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相继离开中国市场,尤其疫情开始后这些年,有记录可查退出中国市场的外企,早些年至今就有耐克、飞利浦、雀巢、德国瑞能、伊莱克斯、汉莎、阿迪达斯、松下、东芝、阿特维斯、诺基亚、三星、百胜、尼康、希捷、铃木、日东电工、苹果、理光、乐购等等。这些退出中国市场的名企,有些是受本国政要鼓噪的逆全球化思潮影响后,做出的不明智决定;也有对中国在长期改革开放后,市场需求和民众偏好都没做出及时回应,导致市场份额缩减;更有在中国这些年的经营中,脱离了市场变化又不能应变所导致的结果,如数码相机的勃兴导致原本被中国许多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所青睐的日系相机,都陆陆续续退出了中国市场。
社会现象体现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出现,对中国的市场又发生了革命性重塑,不仅如此,市场变化还引发人们思想的加速更新和演进。这确如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观所呈现的那样,当下中国许多社会现象的涌现和人们思想变化的溯源,都能从全球化的变化和本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追根溯源和找到答案。
据悉,疫情三年,仅民间自发创造的社会俗语就达数百条,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下的中国现状,另一方面也折射一部分社会群体面对现状的无奈,乃至于只能随波逐流。如“躺平”一词,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当下的社会现实就有不得不为之的群体。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如三年疫情严重影响等,也有即便经过改革开放,当年所广泛争论的公平和效率话题,其实在今天依然换了一个方式重现在人们眼前,那就是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
如果说,当年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只是对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语境下的、带有意识形态思辨色彩的争论,而今的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话题,却多少带有出青后的改革开放,将继续迈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路径是何方的命题。
须进一步开启民智
前述拙文引用了见证中国市场化改革开放全过程,素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的有关言论。据悉,吴敬琏在探索中国市场化改革历程中,获益最大的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最早探索市场化改革的先驱者之一:顾准先生——这个被人称为“拆下肋骨当火把”的市场化改革引路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尚处于混沌状态的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敢言并且准确预见了中国今天变革进程的人,曾经有言——“最要紧的是要看到问题所在,要知道我们已经解决了什么,哪些没有解决,哪些是走过了头,实事求是,而不是教条主义的对待客观实际”。当下,窃以为,依然是如百年前仁人志士所呼吁的那样,中国必须进一步开启民智。
网上披露,1900年庚子事变时,光绪帝按慈禧指令,命人写下《万国宣战诏书》,开头就称:“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由此可见,对内“深仁厚泽”,对外“待以怀柔”。即便如此,还是导致清朝政府被西方列强所“碰瓷”,当时的民智几乎完全处于封闭状态;而今改革开放45年,在民智开启上已经卓有成效,但相较改革开放的终极目标,希望有更多举措,更明显的成效,以期早日实现。
前些年,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有中国前政要推荐大家读法国人托克维尔撰写,旨在描述法国大革命时期,各阶层思想变迁与社会演进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其实,如果也要深刻认知明智开化对今后改革开放进程的影响,或许再重读顾准的《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也有教益和启发——因为目前的改革开放,已经再度进入“新征程”,而希腊的城邦制度,或许对当下的利益分配等也有启发。
毕竟,当年的希腊城邦,各自为政,但面对共同利益时,也有勠力同心之时。中国目前就像大陆政府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的那样:要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健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只有民智的全面彰显,才能真正做到这一切,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前述“出青”,是我基于著名艺术家等有关人士,在离开“青联”后依然为改开做出杰出贡献,由此类比于中国改开历程及对大家的影响。其实,“出青”一词,也是清朝管理“马政”,即养马的专有名词:清代各营官兵拴养之马,至每年农历孟夏之时被迁出围栏,择水草茂盛处牧放,称为出青。可见,如要驯养千里马,没有出青的步骤,是无法实现的;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的出青,也是深化改革后的中国,在进入壮年期后陆续出台的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开启民智等步骤的引领下,必将出现更加生机勃勃的局面。
作者是中国前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