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挥向加沙的“铁剑”:简评以军进攻加沙的战术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1-13 09:10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若鸿

自10月下旬以军发动全面进攻以来,巴以双方在加沙地区的东北部、西北部以及中部爆发了激烈战斗。在这场名为“铁剑”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我们看到以军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战术策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研究此次行动中的以军战术,特别是针对复杂城市巷战条件下的高强度攻坚战还是有一些启示的。

花大量时间进行战前策划

在哈马斯武装于10月7日向以色列发动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后,以军虽然迅速做出反应,出动战机对加沙地区的哈马斯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却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地面部队参与进攻。直到10月23日,以军小规模的侦察部队以及特种部队才开始对加沙地区进行渗透。从25日开始,以军成建制的装甲部队终于推倒了自己建起来的隔离墙,打开缺口,正式发动针对哈马斯武装的地面进攻。从7日到25日这十余天,笔者分析,就是以军总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并提交以色列政府内阁批准的时间。

哈马斯武装此次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所选定的日期,很显然是在纪念50年前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赎罪日战争”。与50年前相似的是,以军在此次“阿克萨洪水”行动中也被哈马斯武装发动的突袭打得有些措手不及,几乎没有丝毫的防备。据以色列官方统计,共有多达258名以军官兵在“阿克萨洪水”行动中被哈马斯武装打死,其中不乏高级指挥官。此外,还有百余名以军官兵被哈马斯武装俘虏,带回加沙地区扣押。

但是,在“赎罪日”战争中,以军总参谋部在初期极为被动的情况下,仅在战争爆发第三天就制定完成了作战计划以及部队总动员,采取先打叙利亚,再南下击溃埃及的策略,最终转败为胜,避免了几乎被灭国的命运。而此次“铁剑”行动,以军总参谋部竟然需要十余天才完成所有准备,发动地面进攻,出乎外界意料。不过,考虑到哈马斯为了此次的“阿克萨洪水”行动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准备,甚至在人员撤回加沙地区后立即转入全面防御态势,再加上加沙地区极为复杂的战场环境,以军总参谋部的地面进攻计划必须制定得尽可能周密详细,才有可能达成以军的作战目标。

从近年来爆发的局部战争以及军事冲突来看,有几场颇为经典的城市攻坚战可以为以军总参谋部制定地面进攻计划提供参考,比如2004年美军与伊拉克政府军联合发动的第二次费卢杰战役、2008年以军对加沙地区哈马斯武装发动的“铸铅”行动,以及2022年3月俄军对乌军发动的马里乌波尔战役等。这三场战役对于此次以军“铁剑”行动的地面进攻各自有着不同方面的借鉴意义。

比如,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中,美军采取了驱离平民、清剿外围、空地结合拔点、分割歼灭等战术,仅以阵亡54人的微小代价就将费卢杰市内的反美武装彻底剿灭,创造了现代城市攻坚战的奇迹。“铸铅”行动则主要集中在加沙地区的野外平原作战,再加上以军对城区内目标的大规模空袭以及全面封锁,也使得以色列政府达成了当时的作战目标。马里乌波尔战役的焦点则是亚速钢铁厂,这里有与加沙地区类似的大量地下工事、地道和掩体,可谓易守难攻。

当然,加沙地区本身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使得以军并不能照搬上述三场战役所采取的战术。比如,加沙地区面积达365平方公里,远大于费卢杰和马里乌波尔,而且地形环境也包括城区、野外平原、沿海地区、城乡结合处等。所以,以军总参谋部在制定地面作战计划时,需要把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中的城市攻坚战经验与“铸铅”行动中的野外平原作战经验结合起来。此外,在马里乌波尔战役的进攻亚速钢铁厂行动中,俄军为了避免自身遭受大规模伤亡,采取了围困封锁、不间断轰炸和炮击的策略,使得深藏地下的乌军彻底丧失斗志、弹尽粮绝而投降。那么,对于以军来说,不仅要对哈马斯武装进行严密的围困封锁,同时也必须全力摧毁哈马斯武装的地道网。因为哈马斯武装经过多年的经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几乎将加沙地区的地下挖空了,构建了极为庞大且分布广泛的地道网络,这一点远非亚速钢铁厂地下工事所能比拟。

按照此前“铸铅”行动的流程,在以军总参谋部制定完成作战计划后,要由总参谋长(实际上相当于以色列国防军总司令)提交以色列政府内阁批准。包括总理(名义上的以色列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长(通常由文官担任)以及外交部长在内的内阁成员会对整个作战计划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包括每个细节。全体通过后,由国防部长代表内阁签字,批准实施。

多路出击,部队逐步推进

以军此次“铁剑”行动的重点是彻底清缴加沙地区的哈马斯武装,但同时也为多线作战做好了准备。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经过大规模的总动员以及兵员征召,以军现役兵员人数已经从常备的约16万人迅速扩编至40万人以上,其中主要是以色列陆军的地面部队。而参与加沙地区地面进攻的部队主要为10个旅的兵力,总数约为10万人。

此外,为了应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袭扰,以军还要在北部边境保留相当规模的兵力,并且还要有一部分兵力用于监视叙以边境(即戈兰高地)的情况。而对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的安全,以军也不敢掉以轻心,动员起来的部分兵力要在这一地区保证社会安全。而最让以色列意想不到的是,远在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胡塞武装竟然也加入到反以战线之中,其发射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远程自杀式无人机跨过红海,飞向以色列境内的重要目标。所以,总体来说,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力量需要同时应对多个作战方向,有点显得捉襟见肘。

但是,在进攻加沙地区地面行动所采取的具体战术上,以色列陆军却出人意料地贯彻了稳扎稳打的指导思想。要知道,以军在以往的战争中一直都采用如同暴风骤雨般速战速决的战役战术思想。比如,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军主动出击进攻叙利亚和埃及,仅用六天就分别占领了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因此也被称为“六日战争”,上文提到的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只打了16天,到了2008年的“铸铅”行动也没有超过一个月。而以军此次“铁剑”行动的地面进攻如果从10月23日开始算起到本文截稿为止,尚处于第一步的合围阶段,以军地面部队还远没有深入到加沙北部地区的城市核心地带。

为了避免自身遭受大规模伤亡以及装备损失,以军地面部队采取的是步步为营、分而治之的战术策略。以军将10个旅的兵力分为三个集团,分别从加沙地区的中部、东北部和西北部三个方向突入,笔者认为可以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描边”。目前,从加沙地区中部突入的以军地面部队已深入西部内陆地区直达地中海海岸,等于一刀将加沙地区切割为完全分离的南北两个部分。接下来,在加沙地区中部的以军地面部队会利用进攻途中建立的至少六个由装甲工程机械构筑的据点,集中兵力摧毁联通南北的哈马斯地道网络,彻底切断哈马斯武器弹药的补给通道。

从西北方向突入的以军地面部队将会沿着海岸线南下,担负着最为重要的城市攻坚任务,最终与加沙地区中部的以军地面部队会师,彻底完成对加沙北部地区的西面和南面的封锁。虽然以色列海军在加沙地区的地中海沿岸近海有着绝对的制海权,也不能保证完全切断哈马斯武装的海上运输补给通道。那么,随着己方地面部队完全占领地中海沿岸地区,以军的这一目的即可达成。

从东北方向突入加沙北部地区的以军地面部队一方面要向西进攻,与西北方向突入的友军会师,另一方面也要向南进攻,与加沙地区中部的友军会师。这样,以军才能完成对沙北部地区的北面和东面的封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围圈。当以军完成对加沙北部地区的合围后,地面作战行动可能会进入第二阶段,效法俄军不断地对合围圈内的哈马斯目标实施地面、空中乃至地下(利用哈马斯地道)的立体攻击。

对于部分核心区内固守抵抗的哈马斯武装,以军地面部队有可能会进入第三阶段,即采取进一步分割包围、小口吃掉的战术,在尽可能减少自身伤亡的前提下,利用其火力优势不断消耗哈马斯武装的有生力量。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