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辛小菡: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减弱了吗?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1-11 07:45

经济活动与文化紧密相连,美国文化以好莱坞影视为代表的美国英雄主义、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美国科技文化、以耐克(Nike)为代表的美国体育文化,在全球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期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历史上从经济到文化深受美国影响。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市场碰撞出许多火花与融合,如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是东方文化与西方叙事的成功结合;苹果手机极简主义依靠中国高效的供应链与严苛的工艺等,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与文化友好发展。 

但如今的多项数据显示,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似乎在逐渐减弱。 

一、美国电影影响力减弱 

好莱坞影片号召力难以持续。曾经,好莱坞大片几乎就是电影的代名词。自1995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进入中国获得过亿票房,美国电影就迅速占领中国内地市场,长期以少量的影片占有中国票房一半市场。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2012年进口片票房占比超过50%。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本土电影内容和产量不断提升,从供给侧为市场提供了兼具产量和质量的作品。美国电影大片却似乎陷入了《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等各种大IP(编按:指知识版权)系列创作的舒适区。虽然IP系列的电影在史上曾取得良好成绩,但是贩卖情怀、模式僵化、缺少创新等所带来的故事套路化和同质化,使得美国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减弱。

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2019年暑期档进口片票房占比为36.2%。2023年,中国为提振电影市场消费,首次取消了暑期档国产片保护月,全面放开对进口片的限制,并在暑期档排期了《奥本海默》《碟中谍7》《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蜘蛛侠:纵横宇宙》等众多好莱坞大片。事与愿违的是,暑期档中国总票房累计为人民币206亿1800万元(约38亿6000万新元),进口片票房占比仅为12.2%,曾经票房占半壁江山的进口片逐渐式微。

二、苹果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下降 

缺少创新已成为苹果手机发展的魔咒,没有新意的苹果手机在中国失去领导者地位。受华为、小米等中国本土品牌销量的推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呈现增长,但苹果手机销量明显下滑。据国际市场分析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统计,苹果iPhone 15系列在中国的销量较iPhone 14系列在去年同期的表现下降4.5%。华为推出的新机型Mate 60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由10%左右增长至19.4%(中国咨询公司BCI数据)。 

消费者认为,苹果新产品缺乏新意。iPhone 15系列的主要变化集中在晶片、摄像系统、接口等,最大亮点是该系列配备Type-C充电接口,取代了独有的闪电充电接口。近年来,苹果手机的升级变化并不明显,而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厂商则在系统、电池、摄像头、屏幕等方面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致力于研发高端系列和高性价比智能手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占率将遭遇更大挑战。 

三、美国国际体育品牌销售退潮 

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快速崛起,耐克等美国运动品牌在中国销量不断下滑。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耐克等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后,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年轻人将穿耐克服饰当作时尚象征。但近年来,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安踏、李宁、361度等国产主导品牌,在竞争中不断改良产品,凭借品牌价值,在全民健身意识增强的趋势下,以强综合实力、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中国本土品牌产品在质量上与国际品牌逐渐持平,甚至更好;在设计方面更大胆创新,如李宁的中国风系列产品,不仅在中国本土成为潮流,在欧洲市场也大放异彩;在价格方面,中国供应链更加成熟,迭代更快,产品价格也更受消费者欢迎。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22年安踏全年收入达到536亿5000万元,收入增长8.8%,首次超越耐克在中国市场的514亿2200万元。耐克在中国的市占率,从2020年25.6%下降至2022年的17%。

在笔者看来,美国文化及产品在中国影响力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美国文化及产品在逐渐失去创新的优势,以好莱坞电影和苹果手机最为明显;二是,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文化产品的迭代与创新,产品的相对优势反哺了文化认同,如华为品牌的崛起;三是,自美中贸易战以来,美国企业在中国内地的投入不足,和中国消费者对美国文化与品牌的好感度下降;四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加快了中国消费者对美国文化的审美疲劳。

作者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MPAM硕士项目学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