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展田:乱世中建立互信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0-30 07:45
陈展田:乱世中建立互信

最近,有朋友邀我与一位长期在中国教书的美国教授共进午餐。这位教授到访新加坡两天,在百忙中想与几位对东南亚、中国及世界局势有兴趣的新加坡青年交流。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和我们分享了他在中国冠病清零政策下的封城生活,以及在中国工作的种种心得,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他道出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虽然我为自己是美国人而感到自豪,却对美国人对外国及世界的无知而感到羞耻。”

他举例说,曾有一位美国专家在世界地图上,以红色标注中国,却漏了海南岛。他接着说:“我承认,美国有许多民众确实不够了解世界。”这句话顿时让我想到,其实新加坡青年也有类似现象。

几个月前,我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实习三个月,回国后发现,朋友们普遍上对印尼没什么具体认知,印象似乎停留在峇厘岛与峇淡岛,一些人甚至以为新加坡与峇厘岛的距离比雅加达还要靠近。(按:新加坡飞往雅加达约一小时半;飞往峇厘岛约两小时半)。我的印尼朋友得知后说:“没关系,下次欢迎你的朋友来印尼看看吧!”

在世界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若人们对国外局势冷漠,抱着一面倒的态度或维持固有偏见,将令人担忧。10月初,烟霾笼罩狮城,许多民众或许会直接认为“又是印尼在烧芭”,也有人重启“感谢印尼提供干净空气”的讽刺网站。

不过,若换个角度看烟霾课题,就会发现除了烧芭,气候暖化所导致的干旱天气,以及印尼执法的困境等错综复杂原因,都是烟霾无法尽速解决的根源。所幸的是,亚细安各国还不至于缺乏互信,正努力通过外交机制遏制跨界烟霾污染。

再以近期以哈冲突为例,网络上已形成两个阵营,人们可能会因个人观感而一面倒地支持以色列或巴勒斯坦,但如果我们再看以巴错综复杂的历史,就会发现冲突爆发的原因并非黑白分明。以哈双方没什么互信基础,战争的爆发再度把双方的恩怨推向万丈深渊。以哈冲突正警示着我们,若彼此缺乏互信,不尝试交流,只会加深误解,导致冲突发生。面对敏感的政治与宗教问题,需要足够勇气与智慧来解决。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一向是在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尽量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关系。二战后的和平红利已随地缘政治越趋紧张而逐渐消散,新加坡在乱世中与他国建立并维系互信就更加重要。不过,建立互信不能单靠政府及外交官,老百姓也是国家代言人,应竭尽所能与外国朋友建立互信,增进了解,降低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

与其嘲讽,不如尝试了解他国困境;与其认为外国冲突不关己事,不如尝试了解冲突带给我们什么教训;与其认为他国文化无趣,不如敞开心胸发掘背后隐含的意义。这必须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尽一分绵薄之力。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人文与理学院二年级学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