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严:AI监管全球展望及中国的启示
随着AI技术在创作内容、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法律与合规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当前,全球范围内尚缺乏统一的AI监管框架,这使得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面临复杂的合规问题。
人工智能(AI)技术疾速发展,不仅在各行各业引发深远的革命性变革,同时暴露出一系列崭新的安全与监管难题。首先,在数据安全与隐私层面,AI模型在训练和运行过程中,常常须要大量个人敏感数据作为支持,大大增加了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例如,在面部识别、语音识别以及数据挖掘等应用领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尤为凸显。
其次,AI模型的伦理与社会偏见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如果训练数据含有偏见,AI模型很可能会继承并放大这些偏见,从而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不公平甚至具有歧视性的决策。此外,许多先进的AI模型,如深度学习模型,作为“黑箱”模型,缺乏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这在医疗、司法和金融等关键领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另外,在安全方面,新型的对抗攻击手段已经出现。这些攻击手段能通过微小的输入变动,来误导AI模型,产生错误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输出。这不仅对个人用户构成威胁,还可能在社会层面影响整体安全。随着AI技术在创作内容、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法律与合规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当前,全球范围内尚缺乏统一的AI监管框架,这使得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面临复杂的合规问题。
各国已逐步开始制定针对AI技术监管的相关法规条例。例如,在美国,AI监管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隐私和伦理问题。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2023年1月发布了《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AI RMF 1.0),旨在指导机构组织在开发和部署AI系统时,降低安全风险,避免产生偏见和其他负面后果,提高AI可信度。
欧盟则更加注重AI的伦理和隐私保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示例。欧盟还发布了一系列AI伦理准则,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一个全面的AI监管框架。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更加关注技术标准和伦理准则,新加坡则试图通过灵活的监管措施,来吸引国际AI企业。
作为AI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对AI安全监管给予高度关注。过去这一年多,中国陆续公布了一系列针对AI的监管措施。
2022年3月1日,中国推出首部全国的AI专门法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规范了在中国境内提供网络服务时,使用算法推荐技术的行为。2022年11月25日,中国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提出,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在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时,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同意。
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13日,中国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8月15日正式生效,旨在规范更广泛的生成式AI技术。这是中国首次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办法》对生成式AI服务持积极态度,多处提到要鼓励这项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还鼓励生成式AI算法、框架、晶片及配套软件平台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平等互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生成式AI相关国际规则制定。
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尤其值得关注。第一,它强调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分类分级管理机制,突出针对不同风险类型的后续监管机制的重要思路,对不同类型的AIGC应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其次,管理办法注重AIGC产业生态的培育,特别是关于生成式AI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的建设问题。它强调促进算力资源的协同共享,提升算力资源的利用效能。通过推动公共数据的分类分级有序开放,扩展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资源,鼓励采用安全可信的晶片、软件、工具和算力资源等措施,为AIGC产业的发展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
第三,该管理办法强调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在适用范围上针对境外、境内提供服务,以及不向境内提供服务的业务类型做区分,明确适用范围。对于外商投资的,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更好地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和服务,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AIGC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强调防止未成年人上瘾
此外,《办法》着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用户过度依赖或沉迷其中。在监督生成式AI方面,《办法》还提到有关主管部门可以依据职责,对这方面服务进行监督检查,服务提供者应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办法》还涉及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多个方面,例如参与生成式AI服务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对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加以保密,不得泄露或非法向他人提供等。
可以看到,《办法》重视防范风险的同时,也体现一定的容错和纠错机制,提升了执行可行性,更好地实现规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这为其他国家制定AI相关的安全及监管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大多数国家未建立全面监管框架
总体而言,在AI领域的前沿阵地,诸如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AI监管正在快速发展和完善。然而,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AI监管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伦理、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一些国家已开始制定基本的AI战略和政策,但大多数国家尚未建立全面的监管框架。
除了各国的内部监管之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须积极推动全球AI监管的合作。这些组织主要关注AI对全球经济、社会和安全的影响,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和可持续的全球AI生态系统。展望未来,全球的AI监管法规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应用。同时,在监管过程中,须要平衡技术创新、隐私保护、伦理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保障AI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商业大数据分析中心联席主任)
(原载《联合早报》旗下英文电子杂志“思想中国”(Think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