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通胀率虽放缓 生活费压力犹存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27 07:45
社论:通胀率虽放缓 生活费压力犹存

新加坡8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连续四个月放缓,整体通胀率年比从7月份的4.1%下降至4%,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费用的核心通胀率从3.8%下滑至3.4%,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工部在文告中指出,全球供应链紧张情况趋缓,食品价格低于一年前的水平。尽管油价自7月以来上涨,但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的通胀逐步缓和。进口成本比一年前低,加上本地劳动力市场当前的吃紧情况得到缓解,核心通胀预计将在接下来几个月进一步放缓。

官方预测,今年整体通胀率介于4.5%至5.5%,而核心通胀率则在3.5%至4.5%的区间,分别比去年的6.1%及4. 1%低。

除了上述原因,去年通胀率基数高,加上金管局五度让新元升值压抑入口成本,也促使通胀增长率下滑。分析师普遍认为,金管局在下个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暂停新元升值的步伐。

通胀率虽放缓,但从坊间以及《联合早报》交流版的来函反映,国人感受到的生活费压力有增无减。许多人都觉得物价上涨的速度与幅度,远远超过通胀数据所反映的情况。

衡量通胀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只涵盖居民家庭的消费开支,不包括非消费的开支如偿还贷款、所得税、购买房产、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统计局在收集CPI资料时,把6800种消费开支归纳为10个主要开支项目,包括食物、衣着、住宿及公用事业费用、医疗、交通及教育,并向4200家商店询问这些开支项目的价格。

CPI是一揽子消费开支项目的平均数,有些消费开支项目增加,也有些减少。一般上,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感受要比物价下跌来得强烈。此外,家庭的消费形态因人而异,拥车族对汽油价格上涨较为敏感,而使用公共交通者则对车资涨价的感受较为深刻;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开支中,食物价格占的比重较大,因此食物价格上涨, 对他们冲击最大,而中收入阶层可能在孩子的教育费上的投入,比低收入阶层多。

对于不少国人而言,生活费的压力不仅来自消费的开支,也包括CPI所没有涵盖的非消费开支,尤其是房贷与信用卡卡债。利率往往伴随着物价上涨,贷款利率急速上涨,加重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百物价格腾涨的观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基本需要不再止于三餐温饱。数码化的推进意味着手机与电脑成为家庭必需品;在富裕社会生活的国人,旅游的消费也普遍被视为基本生活开支的一环。许多过去属于“想要”的物品或服务,如今变成了基本需要。这是国家繁荣进步的象征,但也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尤其是那些落在后头的一群。

理论上,人们可以选择过较节约的生活方式。然而,物价上涨引发连锁反应,商家或摊贩的营运成本增加,以滚雪球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此外,不少地方包括组屋区的商店,转向提供较高端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盈利,逐渐减少低廉消费的选择,包括日常的三餐。当人们的收入增幅赶不上生活费的上涨时,自然会感到忧虑甚至不满。

政府一向不遗余力纾缓国人的生活费压力,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协助低收入阶层与弱势群体。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华语演说里,开宗明义就谈到生活费问题。他强调政府不可能无止境地分发补助,但并不排除额外的援助措施。政府今年有财政盈余,财政部在研究能否再增加援助措施,以协助减轻人们面对通胀和生活费上涨的压力。

虽然通胀开始放缓,但人们感受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轻。企业与消费者的通胀预期,可能加速生活费的上涨势头。此外,生活方式提升引发的开支上升以及廉价选择的减少,也加剧人们的生活负担。公共财政政策除了关注通胀数据,或许也应多留意国人对生活费上涨的认知与忧虑。前者是经济课题,后者则是社会与政治议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