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黄伟曼:亚洲戒碳 央行须出“大棒”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6-17 07:45

过去一周,各界密切追踪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宣布竞选总统一事,许多人可能因此忽略了他在请辞政治与政府职务之前,于同一天早上,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身份在一场活动上,针对气候融资议题发表的重要演讲。

不过,对于关注气候议题者,以及亚洲银行与金融机构来说,尚达曼此次在淡马锡生态繁荣周(Ecosperity Week)活动上的讲话,深刻地表达了新加坡在实现气候目标与净零排放上,将如何进一步做出调整,以确保银行采取必要且及时的措施,与国家脱碳政策保持一致步伐,并加速减碳融资。

他在讲话中仔细阐述了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国家中央银行作为不受短期政治动向影响的国家独立实权机关,在金融规则制定与监管上可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相信对亚洲各国央行都有借鉴意义。

尽管尚达曼巧妙地以“胡萝卜”与“大棒子”的比喻说明在亚洲脱碳之路上,还是要实际地落实奖励与惩罚并行的机制,但许多人应该更加关注央行此时将使命扩展到气候变化领域可起的“大棒子”效果。

尤其在好些银行仍在为碳排放大户提供定义不明确的“转型融资”时,笔者认为,新加坡金管局此次预计对金融机构去碳融资出台的新监管要求,预示了新加坡在推动企业去碳化方面的一次思想转移。

尚达曼也解释说,若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全球须要加速气候行动,在这过程中,最有效、最理性且也最符合政策逻辑的工具,是实行碳税机制,而且碳税必须远高于现今水平;但偏偏碳税的落实也涉及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因此不仅在亚洲,全球许多发达国家也都避开了调高碳税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以补助等“胡萝卜”去引导融资机构与企业的决策,只不过这些效果都很有限。

尚达曼认为,这促使政策制定者探讨在碳税以外,制定金融管理与监管规则,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认识到,采取气候行动不能只着眼于资产负债表,注重规避气候风险,而必须改变思维,大力减碳。

不过,他指出,尽管自己理解脱碳背后的道德律令(moral imperative),也清楚如今年轻一代都深深感觉到必须尽快做点什么,解决问题,但这是“不实际的理想主义”。

他说:“我们确实须要迅速行动,也须要有野心……但如今许多围绕气候行动的论述较极端,不是硬性要求企业马上脱碳,甚至直接反对增长,就是企业与融资机构刻意延缓行动,不顾一切选择增长,两种思想之间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两条道路都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发展中的东南亚能源消费需求目前快速增长,尽管可持续能源如太阳能与风力的发展相当可观,但许多燃煤机组的机龄还非常短,要淘汰燃煤发电厂并不容易。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新加坡各大银行近年来都调整了煤电融资措施,但大多数都止于停止对燃煤发电厂及煤矿开采业的新融资。

金管局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柯丽明上个月底在新岗位上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官方正在为新加坡亚洲分类目录(Singapore-Asia Taxonomy)进行公共咨询,并且目录会附加针对如何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厂的额外条件。这对本地银行来说,一定程度上是一记当头棒喝,提醒它们必须加大力度展开减碳措施,而不能继续为燃煤发电厂提供融资。

柯丽明指出,若不这么做,全球各国将无法在下来20年内达到净零目标。

所谓的绿色分类目录是一种分类系统,它界定哪些经济活动属于“绿色”,进而有资格获得资助。在东南亚,亚细安各国所制定的分类目录,目前采取的是“红黄绿”的红绿灯分类方式,新加坡亚洲分类目录也是如此。它以绿色定义可获得可持续融资的活动,红色为对气候环境有害且没有资格获融资的活动,而在两者之间、以黄色定义的活动,则可获得转型融资。

金管局近期这一系列的宣布及释放的信息,都证明亚洲国家若有决心,淘汰煤炭并不是不可行的,只不过过程须要谨慎,也需要有清晰、透明的指导。当然,在能源价格飙升、生活成本增加,以及担心能源供应中断的背景下,许多会影响企业成本的融资条规,都将让政府承受一定的政治压力,但相信具有合法性且令人信任的监管条规,将有助于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作者是区域环保媒体与咨询公司

益笔思(Eco- Business)编辑部助理主任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