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朝鲜半岛恶性循环 东北亚局势趋复杂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6-03 10:30

来源:香港《明报》

《明报》社评

朝鲜周三(5月31日)发射军事侦察卫星失败,火箭坠落韩国外海。近一年多来,随着半岛局势愈趋紧张,朝鲜多次试射短中远程等各类导弹,与发射卫星一样,运载工具都是火箭,美日韩三方这次大作文章,首尔一度发出警报,日本之前更警告会击落朝方火箭。朝鲜声称,连串试射是回应美韩的联合军演及美日韩三方同盟威胁,令朝鲜半岛深陷“军演-试射-威慑-再试射”的恶性循环,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美日韩军事同盟加快成形,矛头所向除朝鲜外,还针对中国,而朝鲜以这种威胁为由,借机提升核武与导弹能力,美日韩再以朝鲜威胁为由,进一步强化军事同盟,令紧张局势轮番升级,中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恶化。

朝频繁试射事出有因 美极限施压变本加厉

平壤声称,鉴于美韩联合军演显示的“侵略野心”,迫使其必须试射卫星,以具备“实时搜集关于敌人军事行为资讯的能力”,并称“短期内尽快进行第二次发射”,预料很可能在月内第二次试射。只要美国拒绝接触对话,对平壤继续持敌视态度,朝鲜就不会停止试射游戏。正如4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言,朝鲜半岛“本轮紧张局势事出有因,美方日前在半岛周边大搞军演,出动战略武器,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目共睹”。

从去年8月至今,美国与韩国联合军演多达四次,其中3月的“自由之盾”演习长达11天,是五年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美军出动新型“机载侦察和电子战系统”(ARES)飞机、第五代先进隐形战机、“核战略轰炸机”B1-B、B52H和MQ-9“死神”无人机、搭载“战斧”巡航导弹的核动力航母、核潜艇等大批顶尖战略武器,彰显所谓“延伸威慑”(extended deterrence)。演习的场景更设定在美韩联军对朝鲜反击成功后,在朝鲜领土上维持治安、恢复行政机构、开展人道援助等背景,挑衅意味浓厚。

曾几何时,美国与朝鲜的关系一度缓和,特朗普与金正恩也曾三度会面,但半岛无核化却功亏一篑。在美国力推印太战略及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美国对朝鲜政策丕变,重回极限施压政策,而且变本加厉,与俄乌战前对俄手法一样,即联合盟友以威慑制裁进逼,并不打算认真对话谈判,令擦枪走火风险升高。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不限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是有其他考量,一是窒息朝鲜经济发展,更迭平壤政权;二是围堵中国,为北京制造战略难题;三是离间中韩、中日关系,阻止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现。

近年随着国内政治右倾保守化,日本的防卫政策已突破宪法限制,从防御走向进攻,大增军费开支,更研发具备中远程攻击力的巡航导弹,并计划2026年前部署。对中俄朝外交渐趋强硬,在台湾问题上跟随美方口径,更扬言要击落朝鲜试射的火箭。尹锡悦上台后,韩国也一改在中美间走钢线的中立政策,全面倒向美国,又改变前任文在寅的“北方路线”,对平壤采强硬立场。在美国支持下,韩国大幅增加军费开支,计划在未来五年平均每年增长6.8%,更扬言要发展核武力。

在华府撮合下,日韩关系迅速升温,但实质是首尔向东京“低头”,双方握手言和仅为满足美国利益。上个月,美日韩三国首脑在G7广岛峰会聚首,商定实时共享朝鲜导弹情报等三边多领域深化合作。但目前双边关系仍优先于三边组合,其中美日优先于美韩、韩日。尹锡悦迎合美方,就是希望韩美关系能超越日美关系。

后冷战时代已经或正在结束,中美博弈升级及俄乌战争是两大标志事件。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主要特点是大国对抗加剧,阵营化趋势明显,除美日韩军事同盟外,中俄朝也在抱团取暖。除欧洲外,东北亚已成为全球军备竞赛最激烈的地区。在此背景下,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及和平机制构建,预期趋向悲观。

对中国来说,东南亚在中美博弈之间基本保持平衡,经过外交努力,中欧关系近期也有起色,反而是历史文化渊源最深的东北亚地区,外部环境日趋恶化:美国步步进逼,日韩选边站队,朝鲜亦借力打力,俄罗斯渔人得利,中国在地缘政治上挑战严峻。

朝借力打力日韩归边 中国地缘环境趋恶化

不过,美国强化美日韩“三方联盟”,拼凑亚洲版“小北约”,但韩国存在强大的反日力量,韩日很难成为条约盟友。尹锡悦对日外交调整步伐太大、太急,或会引发国内反弹。而韩国民意迟早会意识到,美日韩“铁三角”是以牺牲韩国为代价的战争模式,战事一起,首尔将首当其冲。

面对东北亚新局,中国应该提前做好战略布局,方可将美国围堵所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朝鲜拥核已成事实,逼其弃核无异为美国火中取栗。北京可以一方面协助其发展经济,维护半岛稳定,另一方面利用与平壤的特殊关系,牵制美日韩,至少令首尔在台湾问题上知所顾忌。同时在外交上保持战略定力,采取灵活手段,维护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关系稳定,只要中日韩经济深度交融,日韩欲重组产供链也非短期之功。毕竟,中国很近,美国很远。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