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云涛:“戴高乐主义”卷土重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4-15 07:55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与中方签订了一系列合同、协议,可谓满载而归。原本以为回到国内交出一份干货满满的成绩单,朝野应该是一片欢腾、夹道欢迎。不料,专机还没落地,却已经引起国内外一片质疑、反对之声。认为他此次访华,对美法关系、欧盟团结造成不小的损害。马克龙此行可谓有得有失,经济账赢了,赚得盆满钵满,但得益的主要是大企业、大财团,普通法国民众获益不多,政治账却是负资产,已经损害到与盟友的关系,使法国陷入某种程度的尴尬。

首先不爽的是美国,在中美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一切与中国合作、友好的国家都有“原罪”,都是美国眼中潜在的敌人,例如俄罗斯、朝鲜、伊朗、委内瑞拉之流,现在一个北约盟国,欧盟大国,在俄乌战火还在延烧,欧洲安全局势不稳之际,西方国家普遍与中国疏远,却不远万里跑到中国谈合作,要双赢,这不是典型的吃里扒外又是什么?所以,马克龙受到拜登政府的质疑和责难,也就是情理之中。当然,美国也不厚道,之前就和英国联手,把法澳之间几百亿的潜艇合同搅黄了,这次法国在中国这儿签了几百亿的大单,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到一些补偿,同时也出了一口恶气。

其他北约国家,特别是曾被苏联和俄罗斯侵略、干涉过的国家,主要是中东欧、波罗的海国家,对在俄乌战争中偏向俄罗斯的中国,也是“恨屋及乌”,多有不满。这些国家不愿看到法国总统单独访华示好,但碍于法国的地位,不好发作。不过像已经和中国交恶的立陶宛,其外长还是公开表达了不满。

欧盟另一大国——德国,对法国也不会满意,既然是“法德轴心”,就应该步调一致、共同进退,特别是在重大的对华关系上,但法国这次明显抛开盟友单干。这也符合法国人一向标榜的“戴高乐主义”,即所谓独立外交。只不过“彼一时、此一时”,今天还这样特立独行,恐怕会损害欧盟两大强国的紧密关系,不利于欧盟内部的团结,这种溢出效应,恐怕是马克龙始料不及的。估计朔尔茨内心是不爽的,说好的一致强硬呢?你倒先变卦了,做好人,扮红脸,让我做恶人,唱黑脸。

不甘被甩下的德国,外长也步马克龙之后访华。下一步怎么修复和传统盟友德国的关系,就考验马克龙的外交智慧了。

众所周知,法国自二战后,就有戴高乐主义的外交传统,这也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上世纪60年代,戴高乐不顾西方盟友普遍反对,第一个和中国建立最高的大使级外交关系。比起英国,虽然新中国建立后就和中国建交,但扭扭捏捏的,只是较低层次的代办级。可以说,法国是西方大国中一个另类,与中国的关系不错。我所在的云南一个边疆小城,在1970年代末中越关系紧张时,驻扎过一个边防团,其炮兵营拉火炮的重型卡车,就是法国产的方头方脑的“戴高乐卡车”。

但法国和中国的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89年之后,法国也是紧随美国,加入对中国的制裁阵营,更不用说,之前还有一直被中国诟病,限制中国引进高技术装备的“巴黎统筹委员会”。1990年代,更是不顾大陆的强烈反对,大举对台湾军售,既有先进的隐形战舰,也有幻影2000这样的四代战机,当时是碾压大陆空军那些老掉牙的飞机的。最近法台双方又在接触协商,要为这些战舰和战机进行技术升级,达索等法国大军火公司又要大赚一笔了。可见,法国与大陆的关系也是磕磕绊绊,并不是一直亲密无间。所谓戴高乐主义,本质就是法国第一、法国优先,必要时是可以不顾、甚至牺牲盟友利益的,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

而今马克龙访华,一是国内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加剧;二是政府强行推动退休年龄延长,犯了众怒,导致抗议示威不断,连警察、消防员都有倒戈的。为了安抚愤怒的民众,也为了避避风头,加上中国主动邀请,才有了这次出访。马克龙要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焦点,用外交成绩来弥补内政的缺失,而中国也急于打破外交困境,特别是美欧对华的敌意和封锁,可以说双方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但西方国家是民选政府,马克龙不可能一直执政。一旦政府更迭,马克龙这一套亲华做法可能就会改变,搞不好签署的协议都会被推翻。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意大利新总理梅洛尼上台,马上就废止了前任德拉吉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

所以,中方对马克龙访华的成果,要冷静看待,不能沾沾自喜,过度乐观,认为取得重大的外交突破,除了“听其言”,更多的还要“观其行”,特别是马克龙回国之后,面对各方压力和责难,能否扛住压力,继续坚持独立外交,维持对华友好关系,还有待观察。

法国的实力毕竟在衰退,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力下降,加上俄乌战争让欧洲国家普遍更加亲美反俄厌华,在美国、德国等一众盟友的压力下,马克龙能否挺住,还是要打个大问号的!

作者是中国云南教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