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邓曦泽:后地缘后领土时代的降临 ——俄乌战争沉思录之二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9-15 07:55

思维空间

后地缘后领土时代其实早已降临,它酝酿于20世纪后半叶的“信息时代+全球化”,第一个军事节点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遗憾的是,当今世界主流观念仍沉溺于传统地缘及领土观念(《当政治跟不上科技:俄乌战争沉思录之一》,刊《联合早报》2022年8月30日)。而今,俄乌战争,以弱国在先进国家的支持下,跟传统大国实现战争平衡(目前态势)的方式,明确昭示着后地缘后领土时代的降临。

这一时代转换的深层根据,乃是一个基础事实:知识生产是人类最基础最重要的活动,它决定了包括劳动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在内的人类生存样态及变迁。如果将这一事实提炼为理论,并作为方法去重新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将会产生许多新的见解,并可对人类未来作出新的判断和预测(详见《三次大变局与人类命运——从知识生产到生活形态的巨变》,《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一、从传统到现代:地缘与领土的意义变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至今犹然。但土地在古今的功能和价值,尤其是在可选择性或可替代性方面,已大为不同。在传统世界,人类依赖土地,并且特定群体(如国家、民族、公司及个体)高度依赖特定的土地。到了现代世界,人类虽然继续依赖土地,但借助现代交通和通讯,特定群体对特定土地的依赖大幅降低,如公司可以跨国利用土地。

基于这些触目可见的事实深入分析,可以获得一些新结论,即人类已进入后地缘政治时代和后领土时代,地缘与安全的关联度越来越弱,且领土与财富的关联也越来越弱,此即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后地缘后领土不是对地缘和领土的否定,犹如后现代不是对现代的否定,而是知识(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进步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至于改变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依赖程度,使土地尤其是特定土地的功能与价值下降。

俄乌战争便是人类进入后地缘后领土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二、科技对地缘与领土的超越

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有智能,并由智能衍生出广义的知识。在人类改变自然界的进程中,知识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只不过以前知识积累尚不丰富,知识的力量尚不强大,所以人类严重受制于自然条件,这也是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根据。同时,在古代,由于知识进步极为缓慢,因此被视作常量。在此情况下,特定土地所构成的地缘和领土,对人类就构成严重制约,有时还成为天堑、天险。

其实,自然条件并无主动性,它对人类的制约不取决于它自己,而是取决于人类的能力,而人类能力又主要来自于知识。比如,青藏高原、南极洲能否出产水稻?海上能否修建大厦?对古人而言,答案不仅是否定的,而且是客观的。但现代人类利用技术使这些不可能成为可能。从时间维度看,短期内,自然条件可以决定人类生存方式,但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之前以千年计,之后以百年计,现在以十年计),环境可以被人类知识支配的行为所改变。对空间确定的地球(扩大到宇宙,缩小到特定土地,皆是同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不取决于地球这个客体或对象,而是取决于人类的能力。只要理解此点,后地缘后领土时代便容易理解了。

如果不凭借现代交通和通讯,即便没有西方侵略,传统中国的最大有效治理范围,西不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和西藏边缘,北不过贝加尔湖以南。以前从拉萨出发经成都到北京,一趟来回就得九个月;在西藏驻守一个兵,需要九个人做后勤。乾隆年间,福康安率3000军士进藏打击入侵的廓尔喀(今尼泊尔)军队,已是庞然大军。如果没有现代交通和通讯,中央政府永远无法实现对西藏的有效治理,因为无论是正常的行政成本,还是针对叛乱的成本,中央政府都无法承受,因而只能采取土司制或藩属制,而非流官制。

飞机、铁路、公路使西藏与内地的交通时间大幅度下降,这构成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的技术条件。同时,在军事角度,信息化、远程化、精确化和机动化使传统战略要塞的功能大幅降低。在古代,的确存在某些地点是不可回避的(或替代方案的成本太高),但现代科技进步使传统战略要地变得不那么重要。例如多年前,我游历徐州西北的九里山,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场。在机械化战争以前,我毫不怀疑此地的地缘价值,但如今九里山及徐州的军事价值已大幅降低。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中叶,尽管交通、通讯等技术发展使人类对特定土地的选择空间大了很多,但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活动,都仍高度受限。真正大幅改变人类对特定土地的依赖,且使后地缘后领土时代降临的,是20世纪后半叶的“信息化+全球化”。信息化代表技术进步,全球化代表全球交往规则与秩序的改变。信息化等技术与全球化相结合,使人类对特定土地的依赖性减弱。因此,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角度,特定土地的意义都大幅降低。

土地的根本价值在于生产财富。在古代,生产高度受限于特定土地,所以土地争夺变得极为重要。直至福特模式,生产仍强调垂直本地化,即就近取材、就近建厂、就近生产。但在经济上,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信息化+全球化”便使资本可以调动全球生产要素,而财富生产也越来越超越领土限制——即便当前的逆全球化倾向,也只是区域化,而非本国化。

世界上缺的主要不是固定于特定土地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而是资本、技术、管理和营销。所以,各国都在积极争取投资。只要有了资本,可供投资的特定土地有很多选择,甚至可能分布在不同国家。这方面可以中国和苹果公司为例。

中国可说是国家层次的典型样本。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工厂,但许多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来自外国,如石油70%靠进口,大量矿石来自巴西、澳大利亚,许多技术则来自美欧日。苹果公司则是企业层次的典型样本,可以在全球组织资源生产产品。

在军事上,1991年的海湾战争作为信息战的第一次尝试,可说是科技超越地缘政治的一个精彩案例。伊拉克军队与联军的伤亡比例超过100:1。如果以单兵作战能力1:3为代差,1:10为维差,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与联军的差距不仅是代差,更是维差。在悬殊的技术维差下,不论伊拉克有多少地缘屏障,作用都近乎为零。只不过,由于与联军相比,伊拉克是弱者,所以尽管海湾战争已显露出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过时,但未曾引人注意和总结。

三、俄乌战争以否定形式昭示后地缘后领土时代的降临

俄乌战争之所以能鲜明地昭示后地缘后领土时代的降临,是因为它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有别于海湾战争。伊拉克在军事和经济上都远弱于联军,所以失败不让人意外。

但在俄乌战争中,虽然乌克兰实力明显弱于俄罗斯,但乌克兰在美国等先进国家支持下,只用了发达国家的三流技术,就与俄罗斯实现了抗衡,并令这头北极熊露出熊样,招架不住。俄罗斯与美国或北约的武器是否有了维差,不敢确定,但肯定有代差。如果先进国与落后国的科技存在代差(更不要说维差),传统地缘根本不能为落后国提供安全保障。所以,科技发展日益超越传统地缘政治,地缘与安全的关联度越来越弱。

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能完全资源自给的国家,但在国际市场上,除了能源等初级产品,俄罗斯生产的民用商品在哪里?再对比一下,领土和资源小国如新加坡、韩国、以色列、北欧国家等经济发展水平不但很高,而且财富大量来自本土之外。因此可得出一个论断:在当代“高技术+全球化”且技术越来越进步的大趋势下,领土与财富的关联度越来越弱。

但非常遗憾,许多国家仍局限于传统地缘政治观念和领土观念。例如,北约、美、俄、乌等俄乌战争相关方,皆受传统地缘政治观念支配。这种落后的观念使许多国家把资源投入低级、无效甚至负效的竞争和斗争中。反之,跳出传统地缘政治观念和领土观念的局限,将资源以和平方式投入更高级的建设和竞争,不但更有利于国家人民,也更有利于世界。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上缺的主要不是固定于特定土地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而是资本、技术、管理和营销。所以,各国都在积极争取投资。只要有了资本,可供投资的特定土地有很多选择,甚至可能分布在不同国家。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