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以昨日之蔡英文 挑战今日之蔡英文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8-19 09:56

来源:台湾《工商时报》社论

上周末美国政府表示将公布“美台贸易谈判路径图”,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关系,随后我经贸总谈判代表邓振中也指出,“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将于9月展开实质谈判,预期年底会有小范围的成果,本周四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更发布新闻稿表示:首轮谈判将在今年初秋举办。谈判之日已然不远。

台美贸易谈判要谈什么内容,能谈什么,不能谈什么,邓振中在6月初都已讲过了,能谈的就是贸易便捷化、农业、标准、“国营”事业、非市场政策等11个议题,无法谈的就是关税调降,因为拜登政府尚未获得国会授权。虽然谈判未触及关税减让,但对台湾产业、外贸、就业,甚至所得分配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经济学家巴特拉(Ravi Batra)曾指出,经济学家之所以没有看出自由贸易的危害,因为他们谈自由贸易时只关注生产力,而忘了所得的变化。巴特拉说的没错,自由贸易虽让业者出口加分,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也得开放市场让外商进来做生意,一来一往,让有能力出口者获得更大的舞台,而无力出口者却面临外商兵临城下,商机拱手让人的困境,如此一来就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所得分配恶化的局面。

对于这一点,领导人知之甚详,她于2010年春天与时任总统马英九辩论两岸ECFA议题时曾多次强调:“这样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引发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最大的财富重新分配。”又说,这样的调整是最不利弱势产业、弱势团体、广大劳工、受薪阶级与农民。这一席论述有其道理,与巴特拉的看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然而,两岸自由贸易协定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台美自由贸易协定何独不然?但是从今年6月初行政院公布“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以来,只见行政院公布了11个议题,但从未深入阐释,迄今能明白台美到底要谈什么的,恐怕没有几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在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征求公众意见,公众的论述能否聚焦,最后能否汇聚成谈判的筹码,不无疑问。

事实上,巴特拉忧心的问题,已在台湾出现,近年台湾贫富差距逐年扩大,主计总处日前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调查”发现,前20%高所得家庭的可支配所得是后20%的6.15倍,为10年来新高,与1991年的4.97倍的差距愈来愈大,这说明自由贸易确实会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循此,来日台湾与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随着所得、财富重分配,势必也会对台湾社会带来挑战,以美国国力之强,这个挑战不容小觑,就以这个燃眉之急的问题而言,政府有何因应之道?

犹记得2010年当年蔡英文挑战马英九两岸自由贸易协定时曾指出:“人民期待,政府在处理这样一个影响未来台湾深远的政策时,能具有民主社会应该有的透明化、跟公共参与的机会。”如今谈判的对象虽由大陆转向美国,这条法则自然也应该适用,然而两个半月以来,我们似乎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个议题上有什么进一步的论述,与1990年代台湾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天天开新闻吹风会,对外说明相关议题及谈判进展,相去甚远。

所谓透明化、公共参与并不是把议题放在网络平台就够了,而是要不断与台湾人讲解沟通,试想当年加入WTO,若非国贸局天天解释“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防卫措施”“关税配额”“关税化”等用语,遥远的专业用语是下不了凡间的,而当人人都不了解前方在谈些什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如何参与?如何形成共识?最后又如何获得在野党的支持?

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与台湾总谈判代表邓振中周四同时表示,“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的首轮谈判预计于今年秋天,大约9月举行,迄今还有些时间,我们盼望政府能把握这段期间,除了与企业、工商团体多沟通,也要花一些时间与那些可能受冲击最大的弱势产业、弱势团体、受薪阶级及农民更多交流,并多开新闻吹风会,如此汇聚国人意见上谈判桌所力争的台美FTA,才对台湾有益,倘这些应有的公共参与做得不彻底,日后纷争必多,如此就算签了,徒有虚名,又有什么意义?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